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
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Tag内容描述:<p>1、温故知新,夏朝(公元前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铁质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提高 新的地主阶级,总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改革变法,思想文化?,目 录,老子,01,孔子和儒家学说,02,百家争鸣,03,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是世。</p><p>2、百家争鸣教材分析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p><p>3、第8课 百家争鸣1. 下列能够反映战国时期文化方面最大特点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道教产生 D.佛教传入中国 2. 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5. 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们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p><p>4、导学,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秦虽兼诸侯并海内,一统天下,却“一夫做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原因在于“仁义不施”,不知“攻守之势异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学习课文并谈谈你的见解。,秦的暴政,秦的暴政,秦的暴政,第10课 陈胜吴广起义,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关系,学习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 肯定和赞扬农民起义的历史功绩,珍惜当代的和谐生活,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目标:,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焚书坑儒” 、赋役沉重 、刑罚严酷,。</p><p>5、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犬戎族攻破。</p><p>6、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p><p>7、周幽王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 烽火戏诸侯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春秋 战国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石器 铜铲 铜镢 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铁农具的使用 出现。</p><p>8、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 1.认识几件著名的青铜器,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青铜文明; 2.知道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铜、锡、铅的合金,、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青铜器名称的由来,青铜器有哪些种类,青铜器有哪些特点,青铜器的代表作,青 铜 器,青铜器是把 、 、 三种金属按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为燃料,经高温冶炼而成,因颜色发 ,故所铸器物叫青铜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