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中国早期国家从此产生。1.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A.前2070年 B.前1600年 C.前1046年。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Tag内容描述:<p>1、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A)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大盂鼎2.导学号79594043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2月发行的生肖纪念币,该生肖(属相)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历史文物中着力体现该动物形象的是(B)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虎耳铜鼎D.青铜立人像3.“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B)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p><p>2、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本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四个子目的内容。夏启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的禅让制,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中国早期国家从此产生;汤打败夏朝末代的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国都稳定下来,商逐步发展为一个奴隶制的东方大国;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统治残暴,周部落起兵征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实。</p><p>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2.先秦时代的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 铁、锡、铅3. 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铜器。距今4 000多年的甘肃出土了铜镜()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二里头遗址 D.齐家文化遗址4.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请问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有什么象征意义( )A.权力与地位 B.吉祥美好 C.显赫富贵 D.人口众多5鼎在我国古代主要的主要作用。</p><p>4、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 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 D.禹传位给启2.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出现在( )A.前2070年 B.前1600年 C.前1046年 D.前770年3. 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4. 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 A.黄河下游地区B.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C.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D.今河南洛阳一带5. 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p><p>5、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广义: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 狭义: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人类天性向往美好生活,为了满足这种本性欲望,继而在自然村的基础上自发地建立一个共同体,即为国家。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理解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学生自学一,阅读教材p18第1段、P20第1段、第4段,朝代,夏,商,西周,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开国之君,。</p><p>6、温故知新,夏朝(公元前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铁质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提高 新的地主阶级,总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改革变法,思想文化?,目 录,老子,01,孔子和儒家学说,02,百家争鸣,03,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是世。</p><p>7、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犬戎族攻破镐京 C.城濮之战 D.牧野大战【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与民争利,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从西周衰落下去,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A项符合题意。犬戎族攻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标志,B不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牧野大。</p><p>8、百家争鸣教材分析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p><p>9、第8课 百家争鸣1. 下列能够反映战国时期文化方面最大特点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道教产生 D.佛教传入中国 2. 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5. 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们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p><p>10、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2. 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p>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相关PPT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