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杜绝了纪律松散。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时间、结果、影响。4.了解五代十国的由来、影响。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Tag内容描述:<p>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 时间和影响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学习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1、 自主学习1.开元末年。</p><p>2、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p><p>3、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时间、结果、影响2.了解黄巢起义的原因、结果3.掌握唐朝的灭亡4.了解五代十国的由来、影响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自学指导:1.安史之乱的背景、时间、名称的由来、结果、影响2.黄巢起义的原因、结果唐朝的灭亡时间3.五代十国的由来、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二、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p><p>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练习题及答案第5课“和同为一家”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了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能说出自己体会课堂同步练习(A)一、 课堂训练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p><p>5、一、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1、安史之乱的背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p><p>6、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课堂小结,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康熙南巡图(清宫廷画家王翚hu绘),导入,盛世滋生图(清宫廷画家徐扬绘),清朝从康熙到乾隆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但是,正是在这个“盛世”之中,却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康乾盛世”是一种什么情景?它又潜伏着哪些危机?,盛 世 与 危 机,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90年代,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位期间,共100多年,历史上称作“康乾盛世”。,清高宗弘历乾隆帝 1711.9.251799.2.7 17351795在位 雍正帝第四子,康乾盛世,清圣祖玄烨康熙帝 1654.5.41722.12.20 166217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