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
1 10.10.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 一、预习案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2、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归省、撺掇。社。土。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社戏。社戏。鲁迅在童年时代。《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Tag内容描述:<p>1、1 10.10.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 一、预习案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理解、感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各段段意。 3、达标练习 (1)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 B克制 C说服 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p><p>2、社 戏,掌握“归省、撺掇”等词语,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层次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感受文中表现出的盎然情趣,讲述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或细节。,我们的目标,解 题,“社”,“礻”旁加“土”,是个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插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社,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1.字音:惮 蹿 踱 撮 凫水 怠慢 弥漫 行。</p><p>3、社戏,鲁迅,什么是社戏?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 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听到的各个奇妙的童话,唱出的首首稚嫩的歌谣,直至今天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都还怀有种种快乐与欣喜。今天我们一起。</p><p>4、社戏一、 默一默1.生字词tng( )若 归省( ) 偏p( ) 行( )辈 dn( )怕 絮叨( ) 宽wi( ) di( )慢 撺掇( ) f( )水 chn chn( )的流水 m( )散 蕴( )藻 松xi( ) 家jun( ) y( )立 吁( )气 jio( )洁 yng yu( ) 纠葛( ) 棹( )船 渔夫( )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家 、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