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
诗圣著千秋。诗中圣哲。-------(郭沫若)杜甫作者简介杜甫。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Tag内容描述:<p>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 鲁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教你一招】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p><p>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杜甫诗三首 学案 鲁教版 学习目标 1 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 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 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讨论法 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 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 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 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其次 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 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 王。</p><p>3、杜甫诗三首预习案一、掌握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甫:二、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 ) (2)决眦入归鸟眦( )(3)白头搔更短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戍( )(7)老。</p><p>4、杜甫诗三首,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杜 甫,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p><p>5、杜甫诗三首 猜猜看 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郭沫若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 字子美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 致君尧舜上 在使风俗淳 的理想 但仕途。</p><p>6、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教案 一 导入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世上创痍 诗中圣哲 满眼河上 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 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 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 对 是杜甫 杜甫在25岁。</p><p>7、杜甫 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故被誉为 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 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春望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p><p>8、杜甫诗三首,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杜 甫,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p><p>9、望岳 杜甫 欣赏泰山美景 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 古称东岳 又称岱岳 被尊为五岳之首 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 而以杜甫的这首 望岳 最为著名 因此被刻于碑碣 立于山麓 作者简介 一 作者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p><p>10、杜甫诗三首 猜猜看 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郭沫若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 字子美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 致君尧舜上 在使风俗淳 的理想 但仕途。</p><p>11、杜甫诗三首,望月,春望,石壕吏,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p><p>12、杜甫诗三首,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p><p>13、石壕吏 杜甫 唐肃宗乾元元年 759 春天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 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 由于指挥不统一 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 便在洛阳 至潼关一带 强行抓人当兵 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p><p>14、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背诵这三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过程:望岳一、 导入。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p>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相关PPT文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