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民主的斗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3讲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专题一 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观点一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认为。本单元内容跨越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的成立。
求民主的斗争Tag内容描述:<p>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7江苏四市期中)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2.(2017江苏连云港、徐州、宿迁三模)“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p><p>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7江苏四市期中)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2.(2017江苏连云港、徐州、宿迁三模)“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p><p>3、第3讲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017江苏单科,T6)鸦片战争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可能性较大。2.从考查内容看,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依然值得关注,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视野来分析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比较重要;中日关系一直是社会热点,相关史实要继续关注,多角度分析。(2014江苏单科,T5)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结果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2015江苏。</p><p>4、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专题提升(二)1.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观点一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观点二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p><p>5、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2016江苏单科,T6)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思想独特性1.从题型看:仍以选择题为主,主观大题的备考以宏观线索为主。2.具体内容上,注意对太平天国运动不宜评价过高,多分析其不足;辛亥革命的史实应该注意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同类现象比较,如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比较、武昌起义与光荣革命比较、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比较等。(2015江苏单科,T6)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及其原因2.辛亥革命:。</p><p>6、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单元提升(三)1.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观点一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观点二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p><p>7、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结果,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欲开拓海外市场和 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导火线): 1839年虎门销烟,第一阶段:18401841,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第二阶段:18411842,攻占东南沿海城市,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变化。 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思想认识变化,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背景,过程,结果,根。</p><p>8、单元综合提升,内容索引,单元知识结构,纵横线索归纳,主观大题导练,单元知识结构,纵横线索归纳,专题一 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化理解】 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p><p>9、专题提升(二),1.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观点一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观点二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p><p>10、单元概览,本单元内容跨越整个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是1840年1949年。 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进行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追求民族独立和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近代的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线索1,线索2,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农民阶级提出建立“人间天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p><p>11、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考纲清单,内容索引,主干梳理 基础夯实,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 基础夯实,一、太平天国运动,1.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 ,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2.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1853年冬。 (2)性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京,(3)内容,人口,口粮,(4)评价 革。</p><p>12、弘扬红色革命传统精神,热点强化练二,1.据王德州回忆,1922年,第三国际是在“接到开滦煤矿罢工的报告后”才“正式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列宁在病中得知“二七”斗争的消息后也极为兴奋,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走上了世界政治舞台。据此可知,“二七”斗争 A.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B.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是在第三国际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D.扩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影响,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找。</p><p>13、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注 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 试题精选自2008 2015年江苏省所有高考历史试题 按照201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分解 试题排版工整合理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