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考点9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三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及主要气候类型。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Tag内容描述:<p>1、赤 道 低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东南信 风 盛行西风 极 地 东 风 空气上升冷却 空气下沉升温 七个气压带的对比 气压带压带分布成因气流对对气候的 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压带 ( 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压带 (2个) 副热带热带 高气压带压带 (2个) 赤道低气压带压带 ( 1个) 南、北纬 90附近 南、北纬 60附近 南、北纬 30附近 0附近热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干热 冷干 湿热 温湿 下沉 下沉 上升 上升 动力原因 风带分布 风。</p><p>2、课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牛栏山一中高一地理组 梁博 2009年11月 课标解读: 课标: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 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2、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描述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3.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影响气候?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 地形地形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 洋流洋流 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 人类活动 问题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p><p>3、不毛之地 鱼米之乡 撒哈拉沙漠 长江中下游平原 干 旱 湿润 天气 气候 气温 (高温、温和、低温、寒冷等) 降水 (多雨、少雨、湿润、干燥等) 降水的条件 1、有凝结核。 2、有云未必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 积和重量逐渐增大,成为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才 是降水。 太阳辐射多少 大气环流 大气运动过程中降温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0 10 20 30 40 60 气压和风带分布模式图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 (盛行西风带 ) (极低东风带 )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p><p>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试讲者:满木兰学情分析:本课时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高一的学生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还有限,学习起来较困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的内容,但是遗忘的较多,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补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2、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过程与方法1、 运用案列分析法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2、 借助世界气候类型分。</p><p>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太和中学杨晓东,目标1.理解并掌握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2.归纳出几种重要气候的特征和分布.3.学会分析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的成因.重点学会分析几种气压带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初步掌握复杂事物分析的一般思想.难点各种气候的成因.,一、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复习回顾,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p><p>6、考点强化练15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选择题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图为北纬30附近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答案:1.D2.D解析:第1题,北纬30附近有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地景观有沙丘和绿洲,对应的是;乙地景观有雪山、冰川,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夏季凉爽,全年气温较低。</p><p>7、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个课时。主要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学生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1、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2、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4、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的各种季风气候。但由于这一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需要记忆和掌握的内容都很多。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三、设计思想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是一个重要部分。。</p><p>8、大气环境练习(二)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环流形势出现的时间及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分别是()A北半球冬季、锋面雨 B北半球夏季、对流雨C南半球冬季、对流雨 D南半球夏季、地形雨(2010福建龙岩)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C)”,读图分析完成23题。2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3气温年较差。</p><p>9、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高、低气压中心分裂带状气压带 (1)成因:__________、地形起伏。 (2)例子,海陆分布,副极地低,2.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暖空气,夏季,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聚集,使气压升高,形成高压,而海洋上则形成低压。如下图:,(2)夏季,陆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减少,使气压降低,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则形成高压。如下图:,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割裂气压带,(2)形成季风。</p><p>10、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三圈环流中各气压带的位置、成因、性质即对气候的影响,南北纬 90附近,南北纬 60 附近,南北纬 30 附近,0 附近,极地 高压带,副极地 低压带,副热带 高压带,赤道 低压带,下沉,下沉,上升,上升,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冷高压,冷低压,热高压,热低压,气压带 名称,位置,气流,成因,特征,冷干,温湿,干热,湿热,(2)三圈环流中风带的位置及风向,风带 名称,位置,北半球,南半球,极地 东风带,中纬 西风带,低纬 信风带,副极地低压和 极地高压之间,副极地低压和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副热带高压和 赤道低压之间,。</p><p>11、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区域定位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重庆高,故7月份气温较低,A项正确;毕节的纬度较重庆低,若因纬度影响气温应较高,B项错误;两地均远离海洋,均受季风环流影响,因此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C、D。</p><p>12、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师备用题库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4浙江文综,9,4分)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答案B该。</p><p>13、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区域定位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重庆高,故7月份气温较低,A项正确;毕节的纬度较重庆低,若因纬度影响气温应较高,B项错误;两地均远离海洋,均受季风环流影响,因此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C、D。</p><p>14、考点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及季风的影响问题思考(1)下图表示的为____月份全球气压分布图。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在亚欧大陆东部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风。(2)下图表示的为____月份全球气压分布图。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N是________________,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在亚欧大陆东部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3)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1月7月东亚季风A________风C________风南亚季。</p><p>15、课前复习:,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的形成.,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 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p><p>16、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一、选择题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1.B2.D第1题,根据全球气压带分布结合甲气压带所处的纬度即可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乙地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风向右偏,可判断乙地地处北半球的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南风。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p><p>17、气压带和风带,练一练,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 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 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 B.冬季南移 C.12月22日以后南移 D.6月22日以后南移,C,D,强化专练 1.读下列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 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A B C D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p><p>18、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17.月下旬,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A.亚洲低压B.亚洲高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2.此时,北半球发生断裂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答案:1.A2.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完成第3题。3.“露气寒冷,将凝结。</p><p>19、课时作业 1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基础巩固】(2017温州高一检测)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abeB.bcdC.ad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