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
为了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第一部分 概述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 主要变化 一、准则的制定背景 外币折算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引起的。第一部分 概述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 主要变化 一、准则的制定背景 外币折算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引起的。主要规范外币交易的折算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Tag内容描述:<p>1、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外币交易包括: (一)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 (三)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外币项目的套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二)与构建固定资产相关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适用企。</p><p>2、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 外币折算,第一部分 概述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 主要变化 一、准则的制定背景 外币折算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引起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经历了近30年的闭关锁国时期,当时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国家高度垄断政策。 就是说对外进出口贸易业务,只能由国家原外贸部的几大公司(粮油、食品、机械设备、土畜产品、轻工工艺等)垄断经营。,1979年以后,国家开始对原外贸体制进行改革,打破了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随着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外商投资企业,使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有了。</p><p>3、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 外币折算,第一部分 概述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 主要变化 一、准则的制定背景 外币折算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引起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经历了近30年的闭关锁国时期,当时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国家高度垄断政策。 就是说对外进出口贸易业务,只能由国家原外贸部的几大公司(粮油、食品、机械设备、土畜产品、轻工工艺等)垄断经营。,1979年以后,国家开始对原外贸体制进行改革,打破了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随着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外商投资企业,使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有了。</p><p>4、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 外币折算,一、新准则的内容框架,新准则由以下五章16条组成,第一章 总则(3条):主要规范制定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外币交易的定义、类型及适用范围。 第二章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5条):主要规范记账本位币的选择标准。 第三章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3条):主要规范外币交易的折算方法。 第四章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4条):主要规范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 第五章 披露(1条):规范在附注中披露与外币折算有关的信息。,二、新旧准则的差异比较,(一)新准则制订背景,为了全面综合地反映跨国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