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C.海岸带 D.大陆周边岛屿。A.①② B.①④。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及记住导致湿地减少危害和原因。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海底岩石的年龄分布规律吗。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Tag内容描述:<p>1、选修3旅游地理考纲原文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1图2黄山云海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2)保障游客安全。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p><p>2、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2.认识灾前准备主要涉及的问题。3.了解什么是灾中应急以及灾中应急的内容。4.掌握灾后恢复的目的,对灾民的主要救援形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灾前准备1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________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____________。前者是救灾的____________,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p><p>3、课时跟踪检测(一)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选择题中新网2016年5月21日电近几天来,斯里兰卡水灾进一步恶化,上周末大暴雨造成严重泥石流,至今全国已有63人死亡,当地官员要求那些住在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即刻撤离。据此回答12题。1上述自然灾害的诱因是()A自然异变B地球表层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2此灾害的孕灾环境是()A大气圈 B水圈C生物圈 D岩石圈解析:1.A2.A暴雨灾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异变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受到损害,是自然灾害,受灾体是人、财产、资源、环境,诱因是自然异变;暴雨灾害是大气要素发生改变。</p><p>4、第五章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据此完成第14题。1.从空间分布看,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A.农牧交错带B.冲积扇C.海岸带D.大陆周边岛屿2.海岸带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关于原因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B.气候温和湿润C.具有信息、技术、资金优势D.丰富的矿产资源3.下列位于海岸带的城市群是()A.中国苏南城市群B.美国五大湖城市群C.日本太平洋濑户内海城市群D.德国鲁尔城市群4.关于第3题中所选。</p><p>5、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读“海洋能的构成图”,完成第14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海洋能分别是()A.潮汐能和温差能B.海流能和盐差能C.温差能和波浪能D.潮汐能和波浪能2.海洋能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天体引力地球引力海-气交换A.B.C.D.3.潮汐能区别于其他海洋能的特点是()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具有规律的日变化密度小时空分布均匀A.B.C.D.4.关于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海洋能的利用技术都已经成熟B.潮汐能的发电技术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C.温差能等的发电技术已很成熟D.海洋能的开发主要用于。</p><p>6、第六章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漂浮海面扩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第13题。1.导致浮油层向附近海岸扩散的可能原因是()A.北大西洋暖流B.南赤道暖流C.厄尔尼诺D.偏南风2.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A.引发赤潮B.软件业遭受打击C.降水增多D.破坏海洋生态系统3.该海域所在地区最容易发生,并且加剧油污治理难度的气象灾害是()A.寒潮B.伏旱C.季风D.飓风答案:1.D2.D3. 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处浮油向偏北方向扩散,说明有可能受偏南风的影响。第2题,石油污。</p><p>7、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不过我们要注意其优缺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B.高压、低温、缺氧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D.隐蔽性差2.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A.海上钻井平台B.海水淡化工厂C.潜艇D.石油储存罐答案:1.C2.D解析: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的优点;特殊的海底空间特点,使海底具有储藏的功能。读下图,完成第35题。3.一货轮从A地出发前往洛杉矶,最。</p><p>8、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关于海南岛海岸带开发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里的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B.大力建设港口,有利于就近建设工业加工区,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C.这里城市集中,既是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基地D.这里多山地丘陵,生物物种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热带森林植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海南岛海岸带开发条件。位于海陆交接处的海岸带,以平原和台地为主,生物物种资源并不丰富。它是重点开发地带,因为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城市集中,既是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p><p>9、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及记住导致湿地减少危害和原因。 2.能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 保护自然的意识。,湿地及其价值,天然湿地: 珊瑚礁、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6米以内的浅海等 人工湿地: 水库、稻田、鱼塘、水渠等,概念 :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 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 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三江源,青海湖,三江平原,洞庭湖,黄河三角洲,湛江红树林,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夏雨。</p><p>10、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共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目前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余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两种。,尝试探究: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 提示: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p><p>11、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乡村村落及其分布,请谈谈你的家乡与图中哪幅景观比较相似。,乡 村,城 市,诸葛八卦村,请说说诸葛八卦村的空间形态及其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华北平原村落,密集型乡村聚落,分散型乡村聚落,半聚集型乡村聚落,阅读24-25正文教材和阅读教材,思考下面问题: .从居民住宅的密集程度上,可 将乡村聚落分为哪几种类型,在 地域分布上各有什么特点? (分布、形态及成因),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2、从聚落的平面形状上看,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哪几类?,街道式村落,环形村落,棋盘格式村落,1、世。</p><p>12、2.2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课件,本节目录,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城镇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 1、等级规模 2、功能定位 3、空间体系 4、联系网络,阅读,区域城镇 体系,区域城镇体系以长三角为例,呈现出“渐变”的梯度等级,形成了一个较成熟的体系。,上海 南京 杭州 苏州 无锡 宁波 常州 镇江 南通 扬州 其它小城市和卫星城镇20万以下,思考(P34),比较图2.15、图2.14可知,长江三角洲第一、第二、第三级别城市人口比为1:0.5:0.5,该区域为1:0.1:0.2,说明该区域首位城市大区域中占绝对优势,第二级别呈现“突变”。</p><p>13、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4.1 城乡人居环境 课件,人居环境人类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两部分,思考:P69,A是傣家营造的竹楼 B是某现代化的居住小区 C是某一拥挤的居住区,我国古代对良好居住环境的描述: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活动P69: 按下面的构成要素对小榄金菊花园做一番评价:,自然 人 社会 建筑 支持网络,好(小区式管理、水电齐全等),良好(老牌小区,信誉很高),良好(治安良好),一般(户型设计有点旧),好(位于新城区中心),活动P67 讨论一下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理想模式中人们的环境需求构成为什么会。</p><p>14、2.5 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基于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理解生物灾害加剧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 农作物病虫害,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中国小麦锈病病害),小麦锈病 (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 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稻白叶枯病,水。</p><p>15、背斜能成谷?向斜能成山?,1案例主题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重点:背斜怎样成谷?向斜怎样成山?2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3教学目标(1)知道褶皱分为向斜、背斜两种形态(2)理解向斜、背斜岩层形态以及各自所形成的地。</p><p>16、第1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1 说出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 了解目前世界森林现状 2 举例说出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3 结合中国森林生态工程 总结森林保护的具体措施。</p><p>17、5 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一 单选题 读下图 完成第1 3题 1 图中A D海域 海洋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均很丰富的是 A AB CC DD B 2 导致图中A海峡表层海水常年流动的能量来源是 A 风力B 天体引力C 盐度差异D 水温差异 3 图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