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编号:1973306]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
定点O 转动的角 (∠POP′) 旋转的对应点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Tag内容描述:<p>1、自转与公转 ()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 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钟表的指针、秋千在 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 动态演示 O P P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中心 旋转角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的某一 点(O )转动一个角度, 定点O 转动的角 (POP) 旋转的对应点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 那么这两个点P和P 观察思考 小结 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 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开关 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 动. A.2 B.3 C.4 D.5 应用 C 1、相同: 2、不同: 运动动方向运动动。</p><p>2、23 1图形的旋转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归纳旋转 旋转中心 旋转角和对应点的概念 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探索旋转的性质 二 教学重点 旋转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 三 教学难点 旋转概念的。</p><p>3、23 1图形的旋转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旧知 一 回顾旧知 1 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 多媒体幻灯片2 同学们 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变化 又研究了它们哪些。</p><p>4、23 1 图形的旋转 教学 目标 1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后的图形 2 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 提高分析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 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索研究过程 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 时间 安排 教学引入 5分钟 探索新知 8分钟 巩固练习 30分钟 小结 2分钟 课后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图形的旋转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先让学生欣赏图片 得到感性认。</p><p>5、23 1旋转的性质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第二十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旋转的性质 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 轴对称变换及有关性质 本节课是图形变换的扩充 也是初中最后一种全等变换 是对前面两种图形变换的补充 也为几何作图及证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年已经学习了平移 轴对称变换 对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对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在本节课学习中。</p><p>6、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 1 图形的旋转 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什么叫旋转 旋转中心 旋转角 2 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 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 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 经历观察 产生概念 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 关键 1 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 难点与关键 从活生。</p><p>7、23 1 图形的旋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形旋转实验探究 归纳出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等重要性质 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情感。</p><p>8、23 1图形旋转教学设计 一 数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欣赏 观察 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 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 欣赏等过程 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 初步从奇妙的图。</p>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相关PPT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