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
第3课 宋明理学。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三教合一 1.背景。(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一、魏晋隋唐时的儒学(背景)。儒学面临挑战(魏晋南北朝)。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第 3 课。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弘明集》 孔释教殊而道契。佛、道传播。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Tag内容描述:<p>1、第3课 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盛行,_____也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道教,2.表现:,佛教、道教,儒学,贵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儒学,【警示钟】 正确认识“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二、程朱理学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_____、抨击_____的活动。 2.含义:理学是儒学融合了_____思想、形成的以___为核心的新 儒学体系。</p><p>2、第3课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江 南 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魏晋隋唐时的儒学(背景),1、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魏晋南北朝),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道曰今生,佛说来世”。,佛教盛行。 统治者的扶持;人们寻求精神寄托;寺院经济发达;佛教改造以适应国情 。</p><p>3、宋 明 理 学,第 3 课,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峻挑战 (1)面临挑战的原因 : 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p><p>4、春秋:应运而生,战国:成为大宗,秦朝:遭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正统思想,第3课 宋明理学,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而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 。 弘明集 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 刘勰弘明集 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茅山志,1、魏晋:佛、道传播,吸收发展,一、汉后宋前的儒学(背景),三教图(清丁云鹏),2、隋朝:“三教合归儒”,3、唐朝:三教并行,宋明理学的含义和主要派别,vs,什么是理学?理学分几派?代表人物是谁?各有什么主要思想? 融合。</p><p>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理顺知识系统,通过温故导入到本节课的探新。 【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从春秋战国到唐朝之前儒学的发展。</p><p>6、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a,22,a,23,a,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