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编号:742400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议论文。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作业。1.《论语》是___孔子__的经典著作之一。名_丘__。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Tag内容描述:<p>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 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 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如果学生回答不出。</p><p>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据: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p><p>3、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p><p>4、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作业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孔子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_____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____大学___、_中庸_____、____孟子_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丘__,字__仲尼__,___春秋_时期__鲁国_人,春秋末期的___思想家___、__政治家___、____思想家___ ,____儒家___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圣人____”,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_______孔孟______”。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p>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相关PPT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