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编号:16416604]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0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掌握四边形有关知识、计算图形周长;2. 2.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对计量单位有系统的认识,熟记周长公式并会应用。难 点:能利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梳理1.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1)分一分。(出示一组图形,见教材第79页例1)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能说说四边形、平。</p><p>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第3单元 测 量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 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p><p>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内容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概念,测量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三、编排特点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一方面,在。</p><p>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第1单元 时、分、秒第1课时 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p><p>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5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第10单元 总复习第5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教学内容】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较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2.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集合图形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 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难 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p><p>6、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第3单元 测 量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 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难 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p><p>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p><p>8、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第5单元 倍的认识第1课时 倍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重点难点】重 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难 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p><p>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乘法 倍的认识第10单元 总复习第2课时 乘法 倍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对倍概念的理解,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倍”的相关问题。难 点: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关于倍的认识和多位数乘一位数,本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复习。2.出示学。</p><p>1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测量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p><p>1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测量第4课时练习课第3单元 测 量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难点】重 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难 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p><p>1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四边形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 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难 点:能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教师:这是哪儿?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课。</p><p>1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4。【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p><p>1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时、分、秒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第1单元 时、分、秒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p><p>1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集合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 集 合【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 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 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p><p>16、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重 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难 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p><p>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5。【教学目标】1.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2.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并计算出最短周长。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难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我们上节课研究了什么知识?说一说长方。</p><p>18、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2课时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 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p><p>1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知识点 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难 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p><p>2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测量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第3单元 测 量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难点】重 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 点:掌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