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西
认识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认识。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认识三角形西Tag内容描述:<p>1、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材第(56-58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认识。2能正确应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等认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口述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6-58)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第8题1第1题(1)判断每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2)全班交流,。</p><p>2、认识三角形教学要求1通过主题情景图,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培养学习兴趣。2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底与相应高。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特性教具课件:情景图 例1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一) 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1.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过三角形?2.出示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3.师:三角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在建筑和日常生活中有有很大的作用。在。</p><p>3、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练习十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悉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3小结: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特点: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二、新课引入。这节课,我。</p><p>4、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准备】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出示。</p><p>5、认识三角形教学要求1.能经历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关系的过程,并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2.能判断标明长度的3条线段是否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学重点能经历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关系的过程,并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教学难点能判断标明长度的3条线段是否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具、学具小棒20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猜想引入1.判断 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凳子坏了常用钉子在下面定个木条这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p><p>6、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例3、例4、例5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应用发现的结论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2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度。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1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大于180度。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p><p>7、三角形的认识,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三角形的认识,为新课架起“认知的桥梁”,线段 围成,哈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呀!,三角形的认识,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对比,研究,验证,你学会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