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①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②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③ 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回顾。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回顾。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的一些进展。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Tag内容描述:<p>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一,一一、乳腺癌与激素及受体的关系 二二、乳腺癌综合治疗原则 三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与化疗比较 四四、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五五、抗雌激素药 六六、孕激素类药 七七、芳香化酶抑制剂 八八、药物去势 九九、宋、江新思路 十十、应注意的问题,王德延教授总结的4396例乳腺癌中,浸润型非特殊癌(主要是单纯癌、浸润型导管癌、髓样癌等)5年生存率为60.3%,10年生存率为39.5%。说明在生存5年以后(第2个5年中)复发的危险仍然较高。,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内分泌治疗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肿瘤科医生的任务是进行包括内。</p><p>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 张京伟,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调控: 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生长因子:如EGF、IGF-1 其中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通过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促进细胞生长。,内分泌治疗的理论基础,ER,ER可分为ER和ER ER 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包含595个氨基酸,通过调控雌激素反应基因(ERE)的转录活性发挥作用,该基因的异常(缺失,甲基化等)与肿瘤耐药(他莫昔芬)有关 ER 包含530个氨基酸,可与ER 形成异二聚体,其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和肿。</p><p>3、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 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 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共识。,历史的回顾,1836年, Cooper 观察到乳腺肿瘤的生长与月经周期相关。 1896年, Beatson 报道在几个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了卵巢后其转移灶出现了退缩。 1952年 Huggins和Bergenstal 报道切除肾上腺后可使部分乳腺癌患者的转移灶出现退缩。 Luft and Olivecrona报道切除垂体后可取得上述相似的效果。,。</p><p>4、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新进展,马桂香 泗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一病区,首先明确一点的是内分泌治疗宜用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即ER+或PR+者, ER+和PR+均阳性者三苯氧胺有效率6070. ER+或PR+为30左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回顾,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药物,乳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p><p>5、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的一些进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 王 水,乳腺癌:一种全身性疾病 治疗:综合性 规范化:循证医学 个体化:target & tailor,2007年St Gallen 共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三个重要标志,双卵巢切除去势术 他莫昔芬标准地位的确立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挑战他莫昔芬标准地位,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标准地位,EBCTCG. Lancet 2005,SE, 为标准误差,芳香化酶抑制剂,他莫昔芬先治疗23年,初始辅助治疗试验,换药治疗试验,延续辅助治疗试验,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他莫昔芬,初始和序贯。</p><p>6、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进展,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陆劲松,1,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系统辅助治疗,在手术完成后 杀灭或者抑制临床阴性的微转移灶 化疗、内分泌、生物治疗,2,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辅助内分泌治疗,采用内分泌治疗手段 抑制微转移灶的增殖、复苏,3,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历史的回顾,1836年, Cooper 观察到乳腺肿瘤的生长与月经周期相关。 1896年, Beatson 报道在几个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了卵巢后其转移灶出现了退缩。 1952年 Huggins和Bergenstal 报道切除肾上腺后可使部分乳腺癌患者的转移灶。</p><p>7、6月1日9个口头大会报告,LBA500:NSABP B-35关于绝经后DCIS采取“肿块切除+放疗” 常规治疗基础上,内分泌治疗选择TAM和阿那曲唑何者更优? A501:CALGB40503关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一线选择来曲唑单药或联合贝伐单抗的期临床研究; LBA502:PALOMA3是最为关注的期临床研究,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解救选择氟维司群500mg基础加或不加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的期临床研究; A503-504:早期乳腺癌辅助双膦酸盐或地诺单抗(denosumab)治疗期临床研究(S0307和ABCSG-18); A505:Her-2阳性乳腺癌“多西他赛和/或曲妥珠单抗和/。</p><p>8、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调控: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生长因子:如EGF、IGF-1其中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通过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促进细胞生长。,内分泌治疗的理论基础,ER,ER可分为ER和ERER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包含595个氨基酸,通过调控雌激素反应基因(ERE)的转录活性发挥作用,该基因的异常(缺失,甲。</p><p>9、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新进展,首先明确一点的是内分泌治疗宜用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即ER+或PR+者, ER+和PR+均阳性者三苯氧胺有效率6070. ER+或PR+为30左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回顾,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代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