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
中共坚决贯彻执行新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精神。新三民主义。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2.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救国主张的。3.探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族革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Tag内容描述:<p>1、国共合作的建立及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但仍有不少地主买办分子留在党内。国共合作的建立,对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p><p>2、抗战时期中共关于新三民主义的实践(一)对外坚决抵抗民族侵略,对内彻底实现民族平等抗战爆发后,中共坚决贯彻执行新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精神,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在整整八年的时间里,勇敢地、毫不动摇地抗击日寇的侵略;在对内实行民族平等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党中央认为,因此,团结与发动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是坚持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抗战中民族政策的首要目标。这个目标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得到实现。由于边区彻底实行了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政策,并在实践中有所创。</p><p>3、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中共党史。</p><p>4、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救国主张的。3探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其与中共民主纲领的异同。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社会状况: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瓜分危机。(2)阶级状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实践状况: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4)个人转变:上书未果,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走上民主革命道路。2提出(1)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p><p>5、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894年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口号) ; 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 1905年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纲领); 流亡、筹款、策划、组织、领导革命。,读图P38-39,注意孙中山在18951897和1903-1905的欧美之行路线和活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核心,补充和发展,前提,“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和三民主主义是怎样的关系?,(二)三民主义的内容,指导思想,实践,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p><p>6、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在1924年重新解释的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在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亲自审定的国民党“一大”宣言,是阐释新三民主义的经典性文献。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p><p>7、课题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授课人马丽红课时45分钟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孙中山的历史题材影片,运用多媒体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