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第一课时 防灾与减灾。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Tag内容描述:<p>1、三年级品社上册教案 温暖的家 我长大了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 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p><p>2、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 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体会家庭成员 间的亲情;。</p><p>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p><p>4、课程标准的年级(段)要求 一、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p><p>5、熟悉的校园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学校 第一课 :熟悉的校园课时建议:3课时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星期5第五节课授课人:李冬梅 学校:张汪镇中心小学 邮箱:zwlidongmei126.com电话:13475233772单元概述:第二单元可爱的学校由“熟悉的学校”,“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学校周围探秘”三个主题组成。本单元把学生的活动主线有家庭延伸到了学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校的设施、机构、环境。提高学生尊师,爱护设施,环保等品质意识。为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力求从学生。</p><p>6、9.与自然灾害的较量第一课时 防灾与减灾学习目标:1.使学生关注并感受自然灾害发生全过程中的情景及其变化,懂得防灾减灾的意义。2.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3.掌握“洪水来了”和“地震来了”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学习自我包混,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技能,以便更好的防灾和减灾。教学准备:1.网上收集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2。</p>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相关DOC文档
三年级品社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完整教案.doc
三年级品社上册教案.doc
三年级品社上册熟悉学校教案.doc
六年级品社(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教案及反思.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