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它为植物提供了( )、( )。土壤与生命复习题。2、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壤土)(黏土)三类。第四单元《关心天气》。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人们预报天气靠( )环境来进行。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5、能预报天气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Tag内容描述:<p>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一、填空。(26分,213)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 (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2.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等。3.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食物)和(氧气)。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4分, 38)1.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都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是相同的。( )3.种子在土壤中是先向上长。</p><p>2、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一、填空题1、腐烂动植物的遗体,统称为( ),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越多,土壤越肥沃。2、蚯蚓被称为( )。3、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 )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 )、( ),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地,土壤是人类和( )共同的家园。4、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 )。二、选择题1、腐殖质是由( )变成的。 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2、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A、蜗牛 B、蚂蚁 C、蚯蚓3、能保护家乡的活动是( )。A、挖土烧砖 B、植树造林 C、过量喷洒农药4、动物、。</p><p>3、土壤与生命复习题一、填空题:1、土壤是(水)(空气)(腐殖质)和(岩石微粒)的混合物。2、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壤土)(黏土)三类。含沙量多的是(沙土),细小黏粒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和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沙土)渗水性快,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性慢,保水性能(好)。3、用餐巾纸包住土块,握一握,纸上有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把土放入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把土块放在火上烧闻到刺激气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4、用多种感官来比较沙土和黏土,方法有。</p><p>4、第四单元关心天气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种地的农民)、(训练、比赛的运动员)、(在太空旅。</p><p>5、第4-5单元1、我们可以从( )、( )、( )、( )、( )、( )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 )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 )、( )、( )、( )、( )、( )、( )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 )、( )、( )、( )、( )、( )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 )、( )、( )。6、用来测( )的( )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 ) 0摄氏度写作(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 4读作( ) 12读作( ) 35读作( ) 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p><p>6、第4-5单元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p>
【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相关DOC文档
(参考材料)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综合测试苏教版.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4-5单元 试题2 苏教版.doc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4-5单元 试题 苏教版.doc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4-5单元 试题1 苏教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