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7
三年级语文上册7幻想和想象我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要想把这节才艺展示会举办的成功。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教学重点。2.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秋的声音》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
三年级语文上册7Tag内容描述:<p>1、三年级语文上册7幻想和想象我想教案北师大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3.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重点难点1.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2.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仿写一节。教学课时两课时我想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好?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句导读:写桃树的花在风中摆动,“悠荡”一词形象生动,写出了小孩子天真烂漫的形象。悠哇,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p><p>2、三年级语文上册7幻想和想象我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充分发挥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小小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诗共5节,前4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1节写我愿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第2小节写我愿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最终长成绿色的帐篷;第3节写我愿变作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认识世界;第4节写我愿变作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变作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最后一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p><p>3、语文天地 综合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还记得我们召开过的才艺展示吗?今天我们班就来举办“第二节”才艺展示会1 积极准备2 布置教室3 评选各个奖项出谋划策你们想展示什么才意?要想把这节才艺展示会举办的成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1 小组交流2 制定方案巧设情景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冬冬也在积极的准备呢,今天下午一放学他就准备到公园去画画,可是妈妈却不在家,你呢帮他想什么办法吗?1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2 打电话、留言条3 执笔写一写留言条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创设一种情景,练习写留言跳,比一笔哪组创设的情景最好,留。</p><p>4、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9个汉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3.仿照诗歌的形式,学写诗文。教学重点:1.认识9个汉字。 2.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小动物们都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到了吗?学生自由表达。2.解题:课文题目是听听,秋的声音,为什么不直接写听,秋的声音?“听听”是叠词,表示强调。表示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p><p>5、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教材分析:听听,秋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p><p>6、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9个汉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3.仿照诗歌的形式,学写诗文。教学重点:1.认识9个汉字。 2.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小动物们都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到了吗?学生自由表达。2.解题:课文题目是听听,秋的声音,为什么不直接写听,秋的声音?“听听”是叠词,表示强调。表示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p><p>7、7*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通过对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友人的怀念,孩子在秋天感受到的美,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了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练,跳跃性强,但是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不过学生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p><p>8、听听,秋天的声音 教材分析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朗读感悟。</p><p>9、第七单元,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矛和盾的集合,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发明家手持长矛和盾牌,在与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矛和盾的集合告诉我们的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思考:课文围绕“科利亚 的木匣”先写了什么?再写了 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所以我们写作文时,也要层次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