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0[编号:13756167]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0
《给予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0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给予树。教学目标。会写12个生字。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教学过程。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小男孩接着说。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0Tag内容描述:<p>1、给予树教学目标: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祝福”等词语。2 有感情朗读课文。3 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 复习铺垫卡片认读:茅 怪 亨 塘 暖 件 尝二 导入新课今天是几月几日呢?再过几天就是西方的圣诞节了,你平时见过什么树?板书课题:给予树 指名读课题 你见过给予树吗?(没有见过)读文三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生初读课文后,指名回答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p><p>2、给予树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给予树学科语文学段: 中年级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阅读教材是否已实施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北京课改实验教材第七册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p><p>3、给予树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0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p><p>4、给予我有一位朋友名叫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一辆新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保罗点点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啊!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小。</p><p>5、竹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2.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学习竹子坚韧不拔、不怕艰难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字,诵读古诗。2.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三、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以及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