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 基础是反射弧。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3)神经—体液调节。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1. 群落的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4.裸岩上初生演替的过程是。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考点五。2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Tag内容描述:<p>1、第2章,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1节,第1课时,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 向二,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 基础是反射弧。 2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 配的肌肉或腺体。 3一个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二个 神经元。 4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 外流形成的。 5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 内流形成的。,反射与反射弧,自读教材夯基础,1反射的概念和类型判断正误 (1)反射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 (2)植物和微生物也具有反射活动。 () (3)反射活。</p><p>2、小 专 题 大 智 慧,专题讲坛,专题专练,1调节方式的判断 (1)神经调节: 图示: 实例:膝跳反射的过程。,(2)体液调节: 图示: 实例: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3)神经体液调节: 图示一: 实例一: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发出指令会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 图示二: 实例二:刺激下丘脑体温调。</p><p>3、第4章,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 4 节,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 向二,1. 群落的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在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地、裸岩上发生的演替 为初生演替。 3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及弃耕农田 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4裸岩上初生演替的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p><p>4、第6章,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 向二,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基数大,增 长速度快,老龄化速度也较快。 2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应 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力度。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 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 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 多样性锐减等。,4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是生物圈内所有 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p><p>5、第二部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例析,考点四,考点五,考情分析 近年来的高考中,本考点的考查重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高考试题多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此外免疫也与细胞膜结构及其功能、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器官移植、艾滋病的产生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密切联系,而成为高考命制综合性试题的材料。命题形式多样,选择题、非选择题,实验分析与设计题、曲线题等都有所呈现。,典例印。</p><p>6、第2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向二,应用创新演练,第3节,第2课时,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考向三,1.一般说来,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有机物,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成分,并 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 2.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 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 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由一条或几条。</p><p>7、第4章,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 3 节,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考向一,考 向二,1. 群落是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 2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群落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寄生、竞 争和互利共生等。 4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影响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食物和栖息空间。 6丰富度的统计。</p><p>8、第5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 2 节,考向二,知识点三,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 位和易位等几种类型。 2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改变染色体上的基 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二倍体生物正常配子中的一组染色体 是一个染色体组。,4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 个。</p><p>9、第5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 1 节,考向二,1基因突变有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三 种方式。 2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却不 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 素和生物因素。,4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 性及低频性等特点。 5基因突变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