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鲁教版
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认识10个生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会写4个字。初步了解回声。会写8个生字。童话有着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一)、预习生字、预习课文。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1、认识14个生字。
上册鲁教版Tag内容描述:<p>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p><p>2、盘古开天地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生: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师: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一下子就说出了那么多,真能干!老师也有一些神话故事要给大家看,一起说(出示课件,最后画面定格在图片盘古开天地上)。二、读出词语的味道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指向预先写好的课题,请学生一起说),请小朋友们把课本打开到71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p><p>3、50条环保举措1节水为荣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2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3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4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5慎用清洁剂减少水污染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在呼吸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8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力9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11利用可再生能源不要让能源耗竭 12做公交族以乘公交车为荣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14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16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与河流17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18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19节粮新时。</p><p>4、课题:26“红领巾”真好教材说明:“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分为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是自问自答。第一、二节讲可爱、机灵的小鸟非常快乐,非常活跃。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飞来飞去捕捉害虫。说明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第三节讲少先队员保护小鸟,他们一是“放鸟巢”让鸟儿有安全舒适的窝;二是放置木牌,警告人们“不许打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课时:共2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p><p>5、29、父亲和鸟教学目标: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3、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认读“蒙、喃”等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预习指导“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1、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p><p>6、我是什么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变化。教学过程:一、 直接导课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大谜语。请大家打开书,仔细地读读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最好听。读完以后把课后的生字读一读。二、 多元识字1、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课文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飘浮 雹子 灾害1) 谁来读一读。学生读2) 字音读得很准确,你是顺着读的,谁。</p><p>7、31回声教学目标1、认读6个生字,会写“倒影”两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2、3、6段,体会小青蛙心情的变化。3、通过读、说、演等方式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使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一、激趣导入。1.师:先来玩个小游戏,听,什么声。2.播放:鸡鸣声,流水声,回声(板书“回声”)跟着小兔淘淘再去感受一下回声吧。播放动画回声。3小兔是在哪儿听到回声的?4.你们听到过回声么?说说,在哪儿听到的。(桥洞下,大山里,特别大的房间里)师补充:在很多比较空旷的地方都有可能听到回声。4.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p><p>8、30、我是什么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灾、器、晒、害”。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教学流程:一、揭题1、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板书:我是什么2、读题:我是什么呢?赶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二、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借助拼音,问一问等方法,把课文读正确。2、同桌互读。。</p><p>9、我是什么【设计理念】这是一篇自然科学童话。童话有着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形象,有着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同时,这篇童话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把一个有关“水的变化”的科学常识用童话的形式进行了演绎,是一个融“理趣”于“情趣”之中的童话故事。这样的故事,最易为孩子喜欢。于是,我便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让课堂弥漫童话的气息。同时,立足语言文字,品,评,赏,析,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情趣,浓浓的语文味。【教学目标】1、认识“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毁、灾”,会写“器”,巩固利用形声字识字的方。</p><p>10、回声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预习课文,画出生字词二、 熟读课文二、 教学课题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p><p>11、回声设计理念: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p><p>12、我们成功了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生字、预习课文。(二)、了解北京申奥的有关情况,收集北京申奥的有关资料。二、教学课题内容: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目标:1、认识14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p><p>13、一只翠鸟那片水面是青是黄,还是白亮亮的像深秋的霜呢?它倒悬着,不留意看去像一枝折断的苇花。倒悬的姿态是安全的。清粼的湖水,细长的苇叶,粉白的因此而分不清边际的苇花,千朵万朵也许还要多,像在水面铺起了云层。倒悬的翠鸟就在如此静美的环境中,注视这水面。一只燕子掠过,像是刚从明清的淡墨山水画中飞来。见到水面,翅膀一振,白色的腹部正巧从水面滑过。那姿势曼妙的和谐,轻柔的圆润,安闲的极有历史的意味。这一掠带起的涟漪,一圈一圈,既连贯又不连贯,好像无声的脉动。翠鸟抬眼看时,燕子正滑向半空;再低头,湖面那一丝。</p><p>14、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你知道叶绍翁吗?,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到田野里走一走,写写你对秋天的感受。。</p><p>15、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掌握生字新词,朗读课文;通过原句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城的关系。过程、方法:通过抓中心问题“你喜欢小艇吗?为什么?”来了解小艇的特点、作用,体会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了解世界的兴趣。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成共识。2、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他们的主体性。4、通过激发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