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
论伤寒话临床。仲景《伤寒论》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最高水平。少阳病和柴胡剂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一、少阳病的若干问题。一、少阳病的若干问题。1、病位。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手少阳三焦(以原文为依据。涉及目、耳、胸胁、心下。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可兼疗杂病。其中杂病之方。万病皆当仿之为法。柴胡桂枝汤主之。有柴胡证。
伤寒论课件Tag内容描述:<p>1、论伤寒话临床,概述,仲景伤寒论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最高水平,导致中医临床医学沿着个体化治疗方向自成体系地发展,吸引古今中外学者七百余家对其研究、阐释,派生著作一千余种,尽皆推崇备至,称其为“医门之规矩”,“方书之祖”,视其为衡量造诣深浅之标尺。 然而,众所周知,一个确定性很高的完整体系的形成,是需要过程和实践的,以仲景所处后汉时期那种动荡年代的环境条件,不可能一步到位达到如此之高的学术境界,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将通过源流并重地探索,阐明伤寒论原来是一部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古今众多医家的经验。</p><p>2、少阳病和柴胡剂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一、少阳病的若干问题,1、病位: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手少阳三焦(以原文为依据,以中医理论为准绳来确定病变部位) 2、成因:本经受邪 太阳、厥阴之邪传少阳 3、少阳生理:胆经:循行头身两侧,经脉和其分支的循行部位,涉及目、耳、胸胁、心下,络肝属胆。经别入季胁,布胸腔,过心脏 。,胆腑,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调控脾胃升降、脏腑代谢和精神情志。 少阳之气,一阳,小阳,稚阳、嫩阳、幼阳,如日初出,不亢不烈,温煦长养。,藏精汁 主疏泄 主决断 寄相火,胆汁贮藏和排泄有。</p><p>3、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湖北中医学院 梅国强,2003年11月,1,伤寒论方,为外感热病立法,然其兼说杂病者,亦复有之,而辨证论治,原理互通,故伤寒论之方,可兼疗杂病;其中杂病之方,略加变化,亦可兼治伤寒(广义)。此所以拓展其临床运用之来由,一也。石寿棠谓“汉张太守著伤寒一书,立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随病之变迁用之,千变万化。灵妙无穷,万病皆当仿之为法,不可仅作伤寒书读也。”1“万病”,言其多也。“仿之为法”,并非按图索骥,谓其仿效、近似、以类相从,灵活变通之意也。是以一百一十三方,虽为伤寒而立,然不。</p><p>4、三、小柴胡汤加减方的应用,(一)柴胡桂枝汤的应用 1、组成和方义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用量的12相合。 功效:和解少阳,畅达气机, 祛风活络,调和营卫。,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101),2、仲景用柴胡桂枝汤,3、现代用柴胡桂枝汤 外感病 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 痹证伴肝气郁结 神经症,见周身串疼,疼无定处 精神抑郁症 脂膜炎:皮肤泛红,皮下结节,急性发作见发热,怕冷,乏力 不安腿综合征,1、组成和方义 柴胡半斤 黄芩。</p><p>5、少阳病和柴胡剂,一、少阳病的若干问题,1、病位: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手少阳三焦(以原文为依据,以中医理论为准绳来确定病变部位)2、成因:本经受邪太阳、厥阴之邪传少阳3、少阳生理:胆经:循行头身两侧,经脉和其分支的循行部位,涉及目、耳、胸胁、心下,络肝属胆。经别入季胁,布胸腔,过心脏。,胆腑,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调控脾胃升降、脏腑代谢和精神情志。少阳之气,一阳,小阳,稚阳、嫩。</p><p>6、北京中医药大学 郝万山,太阴病的证治,一、太阴病的病位和成因,病位:脾脏、脾经、四肢 太阴病成因: (1)脾阳素虚,外寒直中,正虚为主 (2)外感寒湿,内伤生冷,邪盛伤阳 (3)太阳、阳明误治或少阳失治,邪传太阴经、脏 (4)外邪侵袭四肢末梢,二、有关太阴的生理,(1)脾:主运化,主升清,主肌肉,主大腹,主四肢。脾与胃相表里,两者以膜相连,经脉相互络属,纳化相因,升降相依,燥湿相济。生理上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