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各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中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txt 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春节是中国 56 个民族 的共同节日。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Tag内容描述:<p>1、中国各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 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七.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 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 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 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八.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p><p>2、中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txt 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 以前玩麻将都玩儿 10 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 1 块的了。 ”春节是中国 56 个民族 的共同节日。除汉族外,许多少数民族也以本民族特有的庆祝方式来欢度这个传统佳节。 黎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海南省): 除夕之夜,黎族人会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酒佳肴,席间还要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 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一半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 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 。</p><p>3、少数民族新年习俗壮族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满族满族分“红、。</p><p>4、中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txt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以前玩麻将都玩儿10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1块的了。”春节是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节日。除汉族外,许多少数民族也以本民族特有的庆祝方式来欢度这个传统佳节。黎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海南省):除夕之夜,黎族人会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酒佳肴,席间还要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一半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春节期间彝族人会。</p><p>5、关于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姓名:罗植元 学号:201004020408一、调查背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施行下,56个民族团结互助,走向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各民族也许还有自己的传统年节,但在春节这几天必定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我。</p><p>6、学生评语/新年寄语 少数民族新年习俗 壮族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p>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相关DOC文档
中国各民族春节习俗
少数民族新年习俗.docx
关于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doc
少数民族新年习俗.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