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目标导航 1.了解照相与电影传人中国的经过。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主学习。第第 1919 课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 社会 生活 变化 原因。那么近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又有何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迁Tag内容描述:<p>1、新课标学案2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编写 张书林 审订 杨文南 肖爱华【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840、1860、1895、1911、1949、1978几个关键年份对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影响,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铁路、航运、公路、航空等交通的变化。电报电话手机互联网的引进。。</p><p>2、主备人: 王云 审核人: 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 小组: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课 题第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科书,能够说出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史实。2.通过课本剧表演,展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发式、礼服、称谓、礼节等社会习俗方面发生的变化。3.通过搜集展示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变化的资料,感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4.通过阅读文本材料,联系时代背景,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p><p>3、1 第第 1818 课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的史实、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等方面的能力。 3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生活方式变 化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支持改革开放,积。</p><p>4、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第一课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 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 因素因素. . 课程标准: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2、近代服饰的变化 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旗袍的改良;宽松肥大宽松肥大流行旗袍、连衣裙流行旗袍、连衣裙 的旧式服饰的旧式服饰 3、新中国的服饰的变化 50年代70年代:男子以中山装为主 50年代60年代: 女子以列宁装为时尚 改革开放后,新式新款层出不穷 -从服。</p><p>5、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照相术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电影出现,、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定军山,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照相术为什么在。</p><p>6、超凡蜘蛛侠,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课,一、出行篇,中国早期交通工具,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早期火车,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火车、轮船传入的影响:,(1)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2)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3)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二。</p><p>7、单单元知识识整合与增分策略 时时 空 坐 标标 知 识识 框 架 要 点 整 合 一、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 方式 经济经济 形态态产产生条件发发展概况历历史影响 自然经济经济 封建土地制度 ,封建政治制 度 鸦鸦片战战争后开始解 体,建国后被消灭灭 封建性质质;在封建社 会中一直占主导导地位 外国资资本 主义经济义经济 鸦鸦片战战争之后 签订签订 的不平等 条约约 以商品输输出、资资本 输输出为为主要表现现 形式,建国后结结束 凭借其政治特权权和经经 济实济实 力,长长期占据优优 势势地位,破坏了中国 的经济经济 主权权,阻碍了 中国。</p><p>8、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电影出现1895年法国,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定军山,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p><p>9、第 20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考点在广东省近几年的高 考命题频率较大,主要是通过社会生活变迁来折射社会发展形 势命题,分值 4 分左右。本讲内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时代 感与现实感强,2015 年高考可能会以社会生活现象的相关材料 为载体,考查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知识。此外,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与世界史联系比较密切,以近现代社会生 活变迁为载体,考查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也是有可能的。 一、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p><p>10、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四)主题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1912年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p><p>11、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 14 课 清代官服标识 清代官服标识 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 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 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礼 义 廉 耻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民国上袄下裙 上 衣 下 裙 国人将西装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 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 ,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 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 、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5050。</p><p>12、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平湖中学历史组自编资料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原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2、概况: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阶 段男女主要服饰服 饰 特 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20世纪上半期)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男子: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女子:列宁装、连衣裙政治色彩强烈色彩单调款式简单独立自主巩固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p><p>13、从贫困走向小康:,阿福的故事,童年时:一个红薯一条命年轻时:一碗米饭一段情,年老时:(结局由你创造),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课,从贫困走向小康,“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改革开放后:新新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脑、住房、汽车,小康的标准: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p><p>14、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食品从短缺到富足,营养结构不断改善,换大米变买大米,从贫困走向小康,“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手机,电脑,住房,汽车,改革开放前,蓝灰色的海洋,布票,改革开放后,名牌服装争奇斗艳,着装打扮丰富多彩更具个性,改革开放前,油票。</p><p>15、北师大版八年级教材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浙江嘉兴赵宇慧,说课提纲,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资源及定位2.学情资源3.其他资源(1)著作:社会习俗变迁与近代中国等(2)影视:孙中山、花样年华等(3)图册、书籍:老照片等(4)网络资源:图片、影视作品等,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1.三维目标确定2.重、难点的确定3.主题的确定,确定依据,三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依据:教学资源、课标。</p><p>16、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课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等。本课难点通过参与式学习,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复习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挽救中国,从各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上都有过哪些尝试和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p><p>17、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含有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共五个实用专题构成部分。一知识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五谷”在商周时已有种植;当时的牲畜可供食用、拉车和祭祀;商朝青铜器主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身、车篷的装饰;夏朝的交通工具种类很多,有车、船、橇等;商朝以贝作货币;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春秋战国时,人们能用曲酿酒;。</p><p>18、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四)全面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原因(1)“欧风美雨”的影响。(2)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的推动。(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4)经济发展是变迁的根本原因。2.规律(1)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2)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3)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4)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p><p>19、考点强化练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64浙江选考,10)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依据图片可看出甲图是婚嫁的一个仪式,从几台大轿的繁琐到乙图简单的婚照,体现了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故C项正确;从图片中无法看到服饰的情况,故A项错误;两张图片不能说明中国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故B、D两项错误。2.(201610浙江选考,11)20世纪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