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
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人际吸引 第四节 爱情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行为攻击、语言攻击。
社会心理学第Tag内容描述:<p>1、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内容提要 什么是攻击 1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2 控制及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3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内容提要 什么是攻击 1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2 控制及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3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攻击的普遍性 最血腥 的一百年 20世纪 暴力破坏行 为是生命受 阻的结果。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什么是攻击 v攻击行为应该定义为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一种 目的在于引起他人伤害或痛楚的行为。 这种伤害行为可以是实际造成伤害的行动或语言 旨在伤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 伤害 行动 伤 。</p><p>2、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现代社会心理学 任课教师 周晓虹教授 翟学伟教授 朱 虹博士 *现代社会心理学 第十章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角色的扮演与冲突 、社会文化因素对角色的影响与制约 Date现代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n 概念的借用 最早察觉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明确 的语言表达这一发现的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 亚。他在皆大欢喜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台词: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 也都有。</p><p>3、试 题 库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1分/题,共8分)1、 自我的主动性是指( C )A 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B “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C 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世界能动地起作用D 自我是始终如一的2、 对自我决定理解错误的是( B )A 指人们对自己选择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心理倾向B 指个体希望由外部奖励或压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C 自我决定具有激励作用D 课堂中教师支持学生的自我决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能感3、 对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p><p>4、第十三章 群体心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第二节 群体规范 第三节 群体的维持,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一、群体的含义 通常指人们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通过彼此交往互助和共同活动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和共同体。 心理基础:(1)目标一致 (2)交往互动 (3)共同活动,二、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 正式群体: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清楚,具有稳定、正式编制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不确定的群体。,1.。</p><p>5、第十章 人际沟通,第一节 人际沟通概述,一、人际沟通的含义 简称沟通,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二、人际沟通的工具 1、语言符号系统 口头语言语音符号系统 书面语言文字符号系统,2、非语言符号系统 视动符号系统:手势、面部表情、体态 变化 时空组织系统:人际距离 目光接触系统 辅助语言系统:音质、音幅、声调、停顿、 语速,各种身体姿势及含义,三、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 信息源 (信息发送者) 信息 信息渠道 (信息载体) 接收者,四、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影响信息源的因素 影响信。</p><p>6、第十章 信仰、价值和态度,第十章 信仰、价值和态度,内容提要,一、信仰及其影响因素,二、价值和价值体系,三、态度和态度的形成,四、小结,一、信仰及其影响因素,1、对信仰的理解,信仰是人们对关于他人、事物或思想正确与否的判断。这种判断影响个体对他人、事物和思想的评价,影响个体的行为。,鲁宾认为:信仰是对人、事物和思想的归因,人的信仰与人的情绪状态相连,并对个体的行为有一定的调节意义。,信条的特点:无标准性,2、影响我们形成正确信仰的因素,A、我们进行清晰思维的能力限度,马的交易 一个人用60美元买了一匹马,以70美元卖出。</p><p>7、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人际吸引 第四节 爱情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三维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公平理论,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爱情的类型 爱情的三角理论,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第八章 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特点,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p><p>8、1,社会心理学导论,陈挺 ctsppcgmail.com 13817056256,第八章,人际吸引与亲和,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人很难无止境地孤立,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中解放出来,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 弗洛姆爱的艺术,生存论与本能论,生成论:亲近以求生存 柏拉图(Plato)相互亲近是为了生存 缺陷:过于笼统 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为什么还有亲近的需要? 本能论:生而相互亲近 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p><p>9、第三章 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第三章 人际关系,主要内容: 1、人际关系概述 2、人际关系的发展 3、人际冲突与合作 4、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一、概念与研究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在一起?,(1)我们具有亲和需求 依附:指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给个体的安全及舒适感。 社会整合:与他人交往,与他人拥有相同的观点,产生团体归属感。 可靠的同盟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人会援助。 得到指导:从他人那儿获得有价值。</p><p>10、第4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动机的概念(领会)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考试大论坛知识点:动机过程(识记)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知识点: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调节功能知识点:动机的分类1.按性质可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2.按作用可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3.按个。</p><p>11、社会心理学辅导第九讲 期末复习,文法系 邓志建 E-mail:zjdeng001gmail.com,大连广播电视大学,一、课程简要回顾,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领域,本章提要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影响社会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特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会认知,本章提要 社会认知的概念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几种主要的归因理论 非言语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情绪与社会认知的相互影响,第三章 社会态度,本章提要 对态度的几种不同理解 态度的结构和功能 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关系 态度改变的模型 影响说服。</p><p>12、第五章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一)一般的意义上的自我意识:指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二)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1.自我认知: 是指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 2.自我情感: 是指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自我意向: 是指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p><p>13、第九讲 攻击行为与利他行为,一、攻击行为,(一)什么是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工具性攻击行为: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手段的目的 攻击方式:行为攻击、语言攻击,4,(1)人类的愤怒情绪,人们为什么会愤怒? 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 :对待暴力的策略以牙还牙 受到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来自哪些方面? 归因:知觉到的意图有意或者无意,5,愤怒的人会怎样做? 口头或象征性攻击(82% 49%);予以拒绝或收回某些利益(59% 41%);身体攻击(40% 10%)。 间接的攻击行为:向第三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