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和
第 五 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 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o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和Tag内容描述:<p>1、第 五 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 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特点和意义以及相 互间的辨证关系。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特征 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p><p>2、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o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 质,它同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 质特征有什么区别,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认识,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认识 到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 现和主要标志,是推动人类文明的革命力量 。 教学重点和难点 o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o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o3、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o4、科。</p><p>3、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系 列关系的论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564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的提出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 ( 1957年2月) 、关于工业化道路及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 阶段的分析 、陈云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刘少奇、邓子恢关于实行农业生产责任 制的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失误 及其原因 经济上急于求成 超英赶美 二、党对。</p><p>4、课件制作:鹿锦秋 课件制作:鹿锦秋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课件制作:鹿锦秋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二)苏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及建设 实践 (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课件制作:鹿锦秋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 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对未来社会的基本。</p><p>5、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 本特征理论本特征理论 一、一、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明确几个概念: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体制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本质:社会内在的质的规定 特征:本质的外在表现 一般的共性的概念 体制: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即基本制度的具体 化。如体现基本制度的机构设置、管理规则、 管理程序、各部门之间权限划分及工作关系、 工作制度等。 (一)马恩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1、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1)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 产资料) (2。</p><p>6、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辅助性作用B. 决定性作用C. 基础性作用D. 补充性作用D.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实现必然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保证2.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原因是( )A. 只。</p><p>7、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六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第一节 社会主。</p><p>8、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 和根本任务,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 50年代初以来,苏联模式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毛泽东于年底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道路的重大问题。,2、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关系,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其中5条论及经济问题: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 关于经济。</p><p>9、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章重难点问题:,1、正确认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p><p>10、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斗争生产力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掌握科学发展观。 通过学习,掌握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本讲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p><p>11、00:03,1,1,第六章(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试讲人:肖卿,00:03,3,一、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00:03,4,一、“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 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00:03,5,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后,党曾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 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分“两步走”实现工农业总产。</p><p>12、1,社会主义本质与改革开放,本章的内容,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教学目的,(1)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2)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要有新突破。 (3)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依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和格局,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什么反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问。</p><p>13、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党对这个核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 一个曲折的过程,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是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但长期没有完全搞清楚:111. 经过正反、艰难探索,终于把这个问题完全搞清楚:112.,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 也确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从毛泽东探索到邓小平继续探索, 最终才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毛的原话,邓的原话:,“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了。” “还有。</p><p>14、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象;本质现象与本质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有本质,必有现象。遵循这一思路,我在学习、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时候,常常想到社会主义现象这个问题。但社会主义现象该如何概括,它与社会主义本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类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社会主义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依据这一唯物辩证法原理,我们可以认定: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