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与探究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入 建国初的三年间 我国主要面临着哪两大任务 人民政府为完成这两大任务采取了哪些措施 它们的完成有什么作用 巩固政权 1949年10月。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Tag内容描述:<p>1、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平昌县得胜中学 张 唯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国别 项目 中国 (1952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 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 时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 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 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p><p>2、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改造 课堂小结 第 3 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川教版 制作人 董长军 重庆市酉阳县龚滩镇初级中学校 授课人 董长军 导入 1、复习提问:新中国成立于何时? 1949年10月1日 2、教师设问:那么,新中国成立是否意味着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如果不是,我国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阶段,我国又是怎 样、何时进入社会主义的呢?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吗?(稍微等 待学生反应)那么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由此进入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示:读。</p><p>3、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改造 课堂小结 第 3 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川教版 制作人 董长军 重庆市酉阳县龚滩镇初级中学校 授课人 董长军 导入 1、复习提问:新中国成立于何时? 1949年10月1日 2、教师设问:那么,新中国成立是否意味着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如果不是,我国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阶段,我国又是怎 样、何时进入社会主义的呢?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吗?(稍微等 待学生反应)那么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由此进入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示:读。</p><p>4、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p><p>5、1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练习练习 1 1、选择题选择题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 年 9 月,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大会是 (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 ) A. 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颁布了 中华人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通过了 义务教育法 D. 制定了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p><p>6、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 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 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 高潮,建设高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指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社 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一化三改造” 实质: 2、总路线: 特点 : 条件: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 基本任务:(1)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 家工业化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p><p>7、1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史实说明问 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编写读书提纲,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开展访问、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p><p>8、主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2019原创下面是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例和年均增长速度变化表。这表明()1953年农轻重产值比例(%)1957年农轻重产值比例(%)19531957年年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A.土地改革使农业获得发展B.三大改造促进我国工农业发展C.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D.一五计划期间工农业均衡发展2.2017河南B卷“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计划在五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这表明。</p><p>9、主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一五计划的时间和特点分别是什么?在交通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起到了什么作用?2.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三大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其完成的时间和实质分别是什么?有何意义?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正确的探索和失误分别有哪些?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了哪些先进人物?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精神?参考答案:1.时间:19531957年。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p><p>10、课时训练(十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2018临沂 下图中所反映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使长春市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该成就出现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2018烟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C.“大跃进”时期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3.2018广东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p><p>11、第十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泰安真题演练考点一 “一五”计划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命题角度“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就与意义,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与意义1(2016泰安中考)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2(2016泰安中考节选)近现代史上,中外各国为加强法治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加强法治建设。请指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及颁布的。</p><p>1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是本单元中重要一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所以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也占重要地位。2.初中教材对本课基础内容已有叙述,所以本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实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学情调查1.由于初中阶段学生仅限于会考水平,一知半解,马马虎虎,历史基本技能薄弱,知识不扎实,所以高。</p><p>13、第十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8河南中考)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2(2018潍坊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C加速了民族独立。</p><p>14、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