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Tag内容描述:<p>1、5.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 流 向高营养级。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 和散失 的过程。 输入 转化 固定太阳能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食物链食物网 低营养级 2.起点:生产者 开始。 3.总量:生产者 。 4.流动渠道: 和 。 (2)逐级递减 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 而散失部分热能。 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 利用 。 传递效率为 (形象地用 ) 。 呼吸 下一营养级 10%20% 能量金字塔表示 6.过程 7.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最 有效利用,实现能量的 。 (2)帮助人们合理。</p><p>2、www.gkstk.com【学习目标】1.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 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学习】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一. 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范围2.物质循环的“物质”指什么?3.物质循环的特点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p><p>3、第五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铜鼓中学生物备课组 2课时一、教材分析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本小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一个讨论题: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都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把主题带入课堂,接着通过碳。</p><p>4、第五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材分析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本小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一个讨论题: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都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把主题带入课堂,接着通过碳循环过程总结出物质循环的。</p><p>5、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B1、B2试管,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B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C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p><p>6、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C四个月份中,9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D当水深超过-06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答案】C【解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A正确;不同水层分布。</p><p>7、课时作业(三十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A错误;行为信息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错误;冻原地带营养结构比较简单,但一旦遭到破坏,也很难恢复,D错误。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p><p>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解析:选D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不断地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不能循环,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的。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有机物D。</p><p>9、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问题探讨:,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各种物质,如碳、氧、水、氮和许多其它物质,亿万年以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一、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1)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2)它在无机自然环境中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广泛地存在,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中。 (3)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2.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大气中的CO2可以随着大气。</p><p>10、2015年巢湖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反思 巢湖市第四中学 高二 谢小庆 2015年7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反思 巢湖四中 谢小庆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p><p>11、第5单元 第3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5单元 第3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 以碳循环为例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p><p>12、生态鱼缸为什么要放在有光的地方?生态鱼缸是密闭的,可以不需要外界提供物质,在密闭的环境中,各种生物所需物质如何得到?,想一想:,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等基本元素,在 和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P101,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C、H、O、N、P、S,生态系统(范围): 物质: 循环过程: 特点:,生物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H、O、N、P、S,无机环境 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