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编号:2091469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5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 1 以碳循环为例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尝试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一 碳循环 1 循环形式 在生。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Tag内容描述:<p>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5分钟 100分 一 选择题 包括10小题 每小题5分 共50分 1 2013银川模拟 地球上的三个碳库为大气圈库 水圈库和生物库 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p>2、5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 1 以碳循环为例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尝试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一 碳循环 1 循环形式 在生。</p><p>3、第23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 1 以碳循环为例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尝试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一 碳循环 1 循环形式。</p><p>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 选择题 1 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 取两只烧杯甲和乙 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 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 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 然后从甲中取出。</p><p>5、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一 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 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C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 D 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解析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 A错误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p><p>6、第23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试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一、碳循环 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 3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