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功能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 一般功能 一.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聚合 许多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
神经系统功能Tag内容描述:<p>1、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 1.保持整体的统一; 2.使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宜的反应; 3.由于大脑新皮质的高度发展,人类产生了语言 、思维、意识、学习、记忆和情感等高级神经活 动的机能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功能由两个投射系统来完成。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概念: 由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经过相应的周围 神经和传导束,最后到达大脑皮质而产生感觉 的神经传导通路叫做感觉(上行)传导路。 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路传送到大脑 皮质的特定部位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经路。 叫做特异性投射系统。</p><p>2、神经系统的功能测试题一、名词解释 1.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2.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3.突触(synapse)4.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7.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8.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9.习惯化(habituation)10.敏感化(sensitization)1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12.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 13.反射(reflex)14.后发放(after discharge)15.突。</p><p>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第五节 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图: 简单的反射活动,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 神经元(neuron),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基本结构特点,神经元,胞体,突起,轴突,树突,(axon),(dendrite),神经元形态、大小不一。,功能,轴突始段: 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2.神经纤维。</p><p>4、第十章 神经系统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系 刘忠保,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五节 NS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第六节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第八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关系,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 一般功能 一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轴 丘 始 段 轴 索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感受刺激 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传递信息或分泌激素,(二)。</p><p>5、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 反射 高级功能 语言 认知 思维,2,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产生动作电位 始段 传导动作电位,3,接受、整合信息,神经纤维及其功能,轴索(轴突或者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 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功能 传导兴奋 轴浆运输:借助于轴突内轴浆流动而进行的物质转运 顺向(胞体末梢);逆向(末梢 胞体) 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的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p><p>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讲人:李东亮,Outline,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NS 的 感 觉 分 析 功 能,NS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NS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脑的高级功能,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受体部位:树突和胞体,2.主要功能:, 接受刺激, 传导信息,产生 AP部位: 轴突始段 传导AP: N纤维 递质释放部位:末稍,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分类 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分类,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直径 与内阻有关 髓鞘 跳跃式传导 温度 低温麻。</p><p>7、神经系统功能监护,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 丁新生,第一节 意识状态的监测,一、概述 意识是指人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整体,是人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表达。人类的意识活动包括“觉醒状态”及“意识内容”,觉醒状态是指对外界及自身的认识状态;意识内容是指精神活动,包括知觉、思维、情感、记忆、意志活动等心理活动过程。意识障碍是神经系统受损最早出现的征象,其受抑制的程度取决于促使患者清醒状态所需要的最小刺激;患者对特殊刺激的反应能力。,临床上将意识状态分为五级: 1、觉醒:患者意识清楚。 2、嗜睡。</p><p>8、二)、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1921年德国、洛伊维(Loewi)发现。 以往认为神经末梢向其所支配的器官传递信息是由伴随着神经冲动的电波直接传导的。 荣获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神经递质,1、递质的鉴定(有所了解) 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 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触 前神经元释放出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p><p>9、实验针灸学 第三章 第二节,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一、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一)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1提高神经兴奋性,(一)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2促进神经纤维再生,针刺治疗面瘫,肌电图好转,肌纤维重获神经支配,病损的神经功能恢复,电针组: A.水肿反应轻 B.新生细胞多 C.新生髓鞘多,3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舒缩性 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 减缓肌蛋白因失神经支配后的变性,(一)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二)针灸对脊髓损伤功能的调节,大鼠中度脊髓损伤模型,针刺大椎、命。</p><p>10、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一个神经元轴突可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中联系方式称为辐散。 2)聚合 许多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这种方式称为聚合。,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链锁状联系是指神经元呈链状接替联系在一起。兴奋通过链锁状联系,在空间上扩大其作用范围。 环路式联系:一个神经元通过其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发生联系,中间神经元的轴突返回,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神经元,神经元间的这种联系方式称为环路式联系。,二、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p><p>11、神经系统功能性障碍 神经症,神经症的概念,1 是一组轻度的精神障碍; 2 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情绪波动与 烦恼及体感性不适; 3 查体无器质性基础; 4 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症状; 5 病前有一定素质与人格基础,起病与压力过 重或精神应激因素有关(但程轻); 6 病程慢性迁延,至少3个月。,神经症分类,1.中国神经症分类:(CCMD-3) 神经症包括: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碍, 神经衰弱,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值得注意的是.CCMD-3 与CCMD-2-R相比: (1)虽保留了癔症的名称,但不在包括在神经症之内,将 之提到了与神经。</p><p>12、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整合功能 程春凤 2011年9月,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组成由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分类: 脑神经 1根据连结部位可分为 脊神经,2根据神经兴奋传导方向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3根据分布范围可分为分布到体表和运动系统叫躯体神经;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叫内脏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即植物性神经,依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交感神经和副交神经。,功能: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它调节和控制着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环境。,(。</p><p>13、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突触传递,化学突触(神经递质) 电突触(局部电流),2000年 诺贝尔奖生理学与医学奖,A.Carlsson、 P. Greedgard、 E.Kandel,主要贡献:发现了“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传递”,一、经典的突触传递,(一)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受体,(二)突触的分类,(三)突触传递过程,Ca2+,突触传递过程(续),突触传递过程(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膜去极化(超级化),突触后电位,(四)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后膜发。</p><p>14、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一个神经元轴突可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中联系方式称为辐散。 2)聚合 许多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这种方式称为聚合。,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链锁状联系是指神经元呈链状接替联系在一起。兴奋通过链锁状联系,在空间上扩大其作用范围。 环路式联系:一个神经元通过其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发生联系,中间神经元的轴突返回,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神经元,神经元间的这种联系方式称为环路式联系。,二、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p><p>15、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 脑干的躯体运动功能 基底神经节的躯体运动功能 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以上的运动中枢有:脑干、小脑、基地神经核、大脑皮层运动区。,(一)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的运动神经元与脊髓反射 2、 牵张反射 3、多突触脊髓反射 4、 脊休克,1脊髓的运动神经元与脊髓反射,只需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活动-膝反射、腹壁反射等; 脊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