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自律
审美自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美术史独特的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掌握绘画艺术的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学会美术作品鉴赏的方法并透过作品反观时代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审美自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美术史独特的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审美自律Tag内容描述:<p>1、审美自律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外美术史独特的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掌握绘画艺术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 欣赏 情感体验等方式 学会美术作品鉴赏的方法 并透过作品反观时代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欣赏美 鉴赏美的能力 养成对美术浓郁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了解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学会鉴赏方法 并体味深刻地文化内涵 难点 运用所学鉴赏方法 能够鉴赏不。</p><p>2、2009年2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 审美自律,1,学习交流PPT,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 个人风 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第五课 审美自律,导 学,2,学习交流PPT,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第五课 审美自律,3,学习交流PPT,兰亭序。</p><p>3、审美自律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外美术史独特的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掌握绘画艺术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 欣赏 情感体验等方式 学会美术作品鉴赏的方法 并透过作品反观时代特征 情感态。</p><p>4、审美自律 从前面的课程我们了解到 在历史的长河中 美术其实总是依附于一定的实用价值而存在的 美术家被赋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任务 美术作品的创作也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求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 艺术家的自我与个性并不被特别重视 一定时期的美术有一定的形式和样式 那时的艺术家通常只能在符合 规定 的前提下体现自己的个人特色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当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 独立审美的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p><p>5、审美与自律,制作:楠兰 Eg:有配套的资料,19世纪西方艺术,一、浪漫主义,三、印象主义,二、新古典主义,一、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属于唯心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romantique是其形容词,意为浪漫的,“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p><p>6、2009年2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第五课审美自律,导学,兰亭序唐摹本(东晋)王羲之,第五课审美自律,兰亭序唐摹本(东晋)王羲之,第五课审美自律,珊瑚笔架图宣纸(北宋)米芾,第五。</p><p>7、审美自律 教案 吴春南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 审美自律 的内涵 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 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 了解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p><p>8、2009年2月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审美自律 1 了解 审美自律 的内涵 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 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 了解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第五课审美自律 导学 兰亭序唐摹本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审美自律 兰亭序唐摹本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审美自律 珊瑚笔架图宣纸 北宋 米芾 第五课审美自律 比较郭。</p><p>9、,1,2009年2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2,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第五课审美自律,导学,.,3,兰亭序唐摹本(东晋)王羲之,第五课审美自律,.,4,兰亭序唐摹本(东晋)王羲之,第五课审美自律,。</p><p>10、,1,第五课 审美自律,.,2,.,3,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1位名士,作诗37首,有人提议将诗汇编成集兰亭集,众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4,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p><p>11、2009年2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第五课审美自律,导学,兰亭序唐摹本(东晋)王羲之,第五课审美自律,兰亭序唐摹本(东晋)王羲之,第五课审美自律,珊瑚笔架图宣纸(北宋)米芾,第五。</p><p>12、学生学习的方案 教师备课的设计 审美自律 中国古代山水画诠释 教学目标 1 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美 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形式美和语汇特点 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程式美和笔 墨表现。</p><p>13、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 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 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 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印象派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 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 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 有针对性。</p><p>14、2009年2月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审美自律 1 了解 审美自律 的内涵 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 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 了解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和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