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课 数数 数的组成。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3.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100以内数的组成及对数感的认识。教材P35、例3 P36、2、4、5 练习三、3。

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Tag内容描述:<p>1、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单元主题图安排的是一个看世界地图的情境图,下面的孩子分别用我国的人口、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沿海渔场面积与世界的人口、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沿海渔场面积进行比较,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带给了学生一些信息,通过这样一些信息学生可以对我国国情作一些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图中出现的这些分数和学生原来认识的分数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单位“1”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而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p><p>2、空间与图形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平面图形的认识,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一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明确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2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清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联系,初步感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教具:字卡若干(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谈话主。</p><p>3、上下、前后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初步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p><p>4、认识前和后(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景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同学们要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3初步培养小朋友们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孩子们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今天老师就首先带领大家来到热闹的操场上,你们看,有位老师和孩子们玩得正起劲了!多媒体课件出示师生玩游戏的。</p><p>5、前和后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3.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上课之前。老师先送大家一句名言:学习数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提问、多研究。老师希望这节课你们能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从中发现和解答数学问题。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师:今天大家坐得可真整齐,愿意。</p><p>6、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材P12教学目的: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个十是一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P1情景图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p><p>7、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教材P2729教学目的: 1、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强化学生对数位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感的认识复习对人民币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组成及对数感的认识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100以内 数的 组成P27 、1请生独立完成。订正师:63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48呢? 27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游戏:打电话师交代游戏规则师:8个十和7个一组成几?十张一角是多少? 3张一角和5个一分组成多少?请小朋友照刚才的例子同桌练习。师小结:通过1、2题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数的组成有一个怎样的规律?引导生。</p><p>8、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108109页教学目的:1、回顾本单元的内容,构建知识技能结构体系。2、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3经历整理和复习,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小结。4、初步学习系统整理知识,技能体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要求,看书78108页,想想这部分学了什麽?学生看书,思考汇报。全班交流 ,板书。二、小组活动,自主复习出示108页1题91)请找出那些是进位加法,那些是退位减法,。(2)小组讨论汇报。每个小组选一道体,说说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师:在计算中,大家可以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计算。</p><p>9、第二课时 找座位教学内容: 教材P35、例3 P36、2、4、5 练习三、3教学目的: 通过找座位的形式,在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的 同时,向学生渗透坐标的最简单的知识。教学重难点:体会生活中位置与方向的数学价值教具准备:例3的图教学过程:介绍自己师:你能介绍自己 的名字,并说出你前边,后边,左边,右边的是谁吗?(生介绍)新授出示课题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找座位(板:找座位)参观教室师:面对讲台最左边的是第一组,现在我请第一组的小朋友起立(第一组起立) (师出示示意图)师分别请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p><p>10、第二课时 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教材P4546 例1、2 P47课堂活动1、2 练习四2、3教学目的:1、将前面的分类方法作用于图形的认识,通过学生分类让生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讨论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概念用说的方法沟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概念教具过程: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这节课我们要用掌握的分类的方法给图形分类。新授教学例1出示例1图师:这里有口算卡片,手巾,信封,田字格,日历,你著名被怎样分(观察,四人组讨论,交流)师:为什么。</p><p>1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内容:100页例5,103页课堂活动1(1)练习十三1,4教学目的:1、掌握连加得计算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体连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探索连加算法。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例1图,这是一年纪三班的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的情况。第一批有23人第二批有18人第三批有16人引导学生理解对话框的内容想;第一批有第二批第三批,说明这个班只有三批学生入队。师:估算以下,这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并回答。二、探索算法要计算这。</p><p>12、(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p><p>1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 加深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 提高同学们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培养同学们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同学们的计算能力。</p><p>14、乡镇 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绝密 启用前 西南师大版2019年一年级数学 下册 全真模拟考试试题 附解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考试须知 1 考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为100分 含卷面分3分 附加题单独20分 2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 班级 学号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卷面不整洁扣3分 一 我会填。</p>
【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相关PPT文档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pptx
一年级数学下册 小小商店课件 西师大版.ppt
【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相关DOC文档
五年级数学下册2.1分数的意义教案1新版西师大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第1课时教案1新版西师大版.docx
2019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上下、前后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doc
2019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认识前和后(二)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doc
2019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认识前和后(三)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doc
2019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全一册教案2 (新版)西师大版.doc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方向与位置第二课时找座位教案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第二课时认识图形教案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第1课时)教案西师大版.docx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doc
西南师大版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全真模拟考试试题 附解析.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