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音质设计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室内音质设计室内音质设计 • •本章主要内容。1.1.室内音质评价标准室内音质评价标准 2.2.厅堂容积的确定厅堂容积的确定 3.3.厅堂的体形设计厅堂的体形设计 4.4.室内的混响设计室内的混响设计 5.5.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 • •本章重点。
室内音质设计Tag内容描述:<p>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室内音质设计室内音质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1.1.室内音质评价标准室内音质评价标准 2.2.厅堂容积的确定厅堂容积的确定 3.3.厅堂的体形设计厅堂的体形设计 4.4.室内的混响设计室内的混响设计 5.5.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厅堂的音质设计厅堂的音质设计 13-1 13-1室内音质评价标准室内音质评价标准 一、主观评价标准一、主观评价标准 1. 1. 合适的响度;合适的响度;(语言类:(语言类:30308080方、音乐类:方、音乐类:5050100100方)方) 2. 2. 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p><p>2、第十三章 音质设计,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 音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电声系统 各类建筑的音质设计,第一节 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音质的主观评价,响度:指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足够的响度是室内具有良好音质的基本条件。与响度相对应的物理指标是声压级。 丰满度:指人们对声音发出后“余音”的感觉。在室外,声音感觉“干瘪”,不丰满。与丰满度相对应的物理指标是混响时间。 色度感:主要是指对声源音色的保持和美化。良好的室内声学设计要保持音色不产生失真。另外,还应对声源具有一定美化作用,如“温暖”、“华丽”、“明亮”。</p><p>3、第十二章室内音质设计室内音质设计是指对音乐厅、剧院、体育馆、演播厅等对声音质量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的设计。其目的是避免和减弱房间的声学特性的不利影响,或将不利影响变以有利因素,使听众能不受干扰地接收到有足够响纯真和美化了的声音。声波在室内的传播比在露天场合复杂得多,声源在室内发声和传播,界面的反射、吸收、扩散和透射,形成室内声学的特点。,一、室内音质的影响因素1、听众与声源的距离,2、听众对直达声的。</p><p>4、第4章 室内音质设计 4.1 室内声学原理 4.2 室内音质评价标准 4.3 大厅容积的确定 4.4 房间的体型设计 4.5 混响时间设计 4.6 电声系统设计 4.7 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4.4 体型设计 作用: 直接关系到直达声分布;反射声空间和时间分布;是否有声缺陷。 体型设计是厅堂音质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体型设计的方法 声线法又称虚声源法。 由于大厅堂尺寸远远大于波长,主要考虑声反射,故大厅堂可用声线法进行体型设计。几何声学法考虑声反射,忽略声音波动性(声绕射)。将大大简化分析工作且很大程度上符合实际。,1、体形的确定方法:声线法。</p><p>5、建筑声学,3.4 室内音质设计,室内音质设计是建筑声学设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听闻功能为主或有声学要求的建筑中,如音乐厅、剧场、电影院、会议厅、报告厅、多功能厅、审判厅、大教室、体育馆以及录音室、演播室等建筑,其音质设计的好坏往往是评价建筑设计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室内最终是否具有良好的音质,不仅取决于声源本身和电声系统的性能,而且取决于室内良好的建筑声学环境。而室内良好的建声环境评价有主观评价标准及客观评价标准来两种评价方式。,第3.4章 室内音质设计, 室内音质评价标准,主观评价标准 人们对不同声信号。</p><p>6、第1节 围蔽空间里的声学现象 1、室内声场的组成 1)直达声:从声源直接辐射到接受点的声音。 2)反射声:从不同介质反射回来的声,或是除 直射声外的所有声。 3)混响声: 声源停止后不形成回声的反射 声。,第5章 室内声音环境,2、围护结构的声学特征量 1) 吸声系数 =1-r 频率的函数,表征各部 分对各频率的吸声性能 2) 吸声量 Ai Ai=isi i 指定部分对某频率的吸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