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4练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A.明太祖废丞相 B.内阁的设立需太监牵制。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皇帝、宰相。【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历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皇帝制度。
时期的政治制度Tag内容描述:<p>1、第4练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明太祖废丞相B内阁的设立需太监牵制C君主专制的加强D小农经济2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议机构3(河北省衡水金卷2017年一模)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p><p>2、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周人的天命迁徙理论已经具有较强的“王权神授”色彩,而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正是中国古。</p><p>3、第四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中央集权的强化二 君主专制的加强1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元朝:(1)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3监察体制(1)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2)元代:人命重案由监察御史复按。问题探究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提示: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p><p>4、议会,总统,皇帝,议会,权力中心,议会,国会,议会,议会,立法权,总统,总统,皇帝、宰相,内阁、首相,行政权,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689年 权利法案,标志,法国,美国,德国,英国,国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有的还体现了不完善不彻底性,但毕竟是人类追求民主政治过程的一大成果,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认识,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相同点,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军事封建皇帝权重,君主虚位议会至上,特点,法国,美国。</p><p>5、第4练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8山西太原一模,27)明初,每岁各地官粮在运送京城途中会发生一定“损耗”(因人为、霉变等因素导致的损失),故地方官员往往持盖有印章的空白账本抵京后再据实数填写账目。朱元璋认为“先印而后书”实乃欺君罔上,罪及数万人,史称“空印案”。这一事件凸显出()A地方吏治腐败严重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财经制度严重僵化D君权至上不容挑战2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室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p><p>6、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历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主要表现】 (1)夏商周时期是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 君主专制: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p><p>7、a,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秦为界,a,2,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a,3,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选官、监察和法制、文化专制、疆域),a,4,(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