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教学设计。1. 在实验过程中。信息技术系《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首先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信息管理学实验。信息管理学实验教案1。
实验教案.Tag内容描述:<p>1、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教学设计菜板小学 刘敏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的方法。2. 初步学会临时装片制作及染色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感受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体基本组织装片。2. 注意人体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2. 通过对基本组织的观察,提高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 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及细胞染色方法。三. 教学用具显微镜、肌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永久装片、载玻片、盖。</p><p>2、信息技术系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概念、语法、算法、编程技术的理解;熟悉C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掌握程序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8个实验,使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上机训练,了解和掌握C程序设计的环境、程序的数据表示、程序的执行流程控制、程序的整体结构等C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二、实验项目与要求实验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2学时)实验性。</p><p>3、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张志雁课题研究种子在光、温度、水三个条件下发芽的情况内容与过程目的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授课方式讲解 实验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实验器。</p><p>4、综合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专题实验,指导教师:马林,蔡小玲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一个新的化合物或分离提取有效成分是否有抗菌作用,需要药理实验来证实,首先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试验物对细菌有无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体外实验的重要性在于方法简便,用药量少,短时间内能判断药物抗菌的广度和强度,为深入体外实验和体内药效研究提供数据。 体外实验是筛选抗菌药物或测试新药抗菌性能的重要环节。药物对细菌代谢的影响、可以使细胞呼吸量减低,或酶系统受到抑制等,因而出现细菌不生长或部分抑制,可借以。</p><p>5、.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2、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知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实验材料粘土、叶子、骨头或贝壳实验过程1、将粘土摊平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摊平的粘土上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粘土模型晾干实验结论晾干的。</p><p>6、课程教学安排实验内容: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实验二、叠加定理和替代定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实验四、日光灯电路实验五、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六、一阶电路实验七、二阶电路实验八、R.L.C元件的特性实验九、RLC串联电路实验十、均匀传输线仿真线测量实验十一、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十二、阻容耦合负反馈放大器实验十三、差动放大电路实验十四、稳压电源电路实验十五、TTL与非门电路的测试实验十六、集成组合逻辑电路实验十七、JK触发器的实验测试实验十八、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综合实验实验十九、555集成电路定时器及应用实验二十、环形。</p><p>7、信息管理学实验教 案教师:杨月江计算机学院信管工程系信息管理学实验教案1实验序号1实验项目信息的概念认识实验目的与要求认识信息、了解信息概念的变迁,区分信息与数据、信息与情报、信息与消息、信息与知识实验结果以WORD文档提交,字数:300字实验内容(1)为什么要把1948年作为分析信息概念含义的分水岭?(并对控制论和信息论做一个简介)(2)1948年之前信息概念在中文中的应用(找出下列八句话的出处,并分析信息一词在汉语中的应用)(3)1948年之前信息概念在英文中的应用(找出下列六句话的出处)(4)理解信息与数据、信息与。</p><p>8、_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 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 学习对比探究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 体验发现的乐趣, 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 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教学难点 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理解。</p><p>9、_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一、提出问题: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上有这么一段文字:禁止不经过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坏电表,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使用电压表时,我们可以用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接电源两极(这样就可以测电压),明显与电流表的使用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二、猜想与假设:这可能是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而电压表的电阻很大。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探究电表的电阻呢?联想到课本在引入电阻概念时,是用图1所示电路在M、N两点之间,先后接入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锰铜线和镍铬线。观。</p><p>10、课题 实验 课程标准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构是可以被反复验证的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回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绘制简单图表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能够模仿假设的句式对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表达 能够尝试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的假设 能够比较 总结雷迪实验的相同的原理 能够从不公平实验的反例中加深对实验控制原理的理解 能够按实验步骤合作完成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 科学知识 知道实验模拟的和对比的 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