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史中国政治思想

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

史中国政治思想Tag内容描述:<p>1、. 一、 名词解释:1. 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 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和。3. 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化。</p><p>2、中国政治思想史 导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什么是中国政治思想史 二 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三 学科状况 四 历史分期 五 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 什么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是于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一 什么是政治1 政治定义数百种 恶政与善政两种价值倾向 1 政治就是争夺权力 施展谋略 玩弄权术 中国古代的法家 如韩非子认为政治主要内容就是法术势 16世纪意大利的思想家马基。</p><p>3、绪论中华世界的政治智慧极高,但今人殊少了解。在教材上,以新见史料及学术著作为基础;在心态上,跳出现阶段台海两岸关于“国家”、“民族”观念的偏狭性;具时代感:时代演变的顺序必须清楚,切忌以今非古;超越汉族中心主义;超越陆地(与农业)经济的胸怀。第一章先秦时代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殷商、西周时代政治思想的发轫与初步发展重点掌握:殷商帝王、周公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p><p>4、中国政治思想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 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以孔子为师。二、 孔子的政治思想。</p><p>5、中国政治思想史,1,导论,2,本章主要内容,一、什么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三、学科状况;四、历史分期;五、学习的目的与意义,3,一、什么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是于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4,(一)什么是政治1、政治定义数百种,恶政与善政两种价值倾向。(1)政治就是争夺权力、施展谋略、玩弄权术。中国古代的法家,如韩非子认为政治主要内。</p><p>6、中国政治思想史考纲 名词解释 1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是老子的政治理想 他认为理想的社会有以下特点 国家规模小 人口少 人们生活在及其原始的状态下 没有生活生产器皿 文化极不发达 人们没有知识 没有欲望 对原始质朴的。</p><p>7、中国政治思想史 授课教案 绪论 中华世界的政治智慧极高 但今人殊少了解 在教材上 以新见史料及学术著作为基础 在心态上 跳出现阶段台海两岸关于 国家 民族 观念的偏狭性 具时代感 时代演变的顺序必须清楚 切忌以今非。</p><p>8、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p><p>9、一名词解释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王朝。周公在执掌周王室政权期间,详细阐明。解释了夏商周的更替是天命不常的表现。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通过天命去解释社会历史的变革,试图把以往发生的社会历史的变革归结于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一思想 放映了商。</p><p>10、中国政治思想史 授课教案绪论中华世界的政治智慧极高,但今人殊少了解。在教材上,以新见史料及学术著作为基础;在心态上,跳出现阶段台海两岸关于“国家”、“民族”观念的偏狭性;具时代感:时代演变的顺序必须清楚,切忌以今非古;超越汉族中心主义;超越陆地(与农业)经济的胸怀。第一章先秦时代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殷商、西周时代政治思想的发轫与初步发展重点掌握:殷商帝王、周公政。</p>
【史中国政治思想】相关DOC文档
中国政治思想史.doc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案.doc
中国政治思想史总结.doc
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习教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