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Tag内容描述:<p>1、手足口病流行病和病毒学特征,许文波 国家脊灰和国家麻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云南,2011.05.25,人肠道病毒简介和分类,人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将标本接种至猴子体内,1909年首次鉴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柯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的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毒。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的能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p><p>2、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1,手足口病的概念,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2,2008年安微等省市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卫生部才将手足口病纳入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3,病原学,引发手足口病的。</p><p>3、手足口病流行病和病毒学特征,许文波 国家脊灰和国家麻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云南,2011.05.25,人肠道病毒简介和分类,人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将标本接种至猴子体内,1909年首次鉴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柯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的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毒。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的能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p><p>4、手 足 口 病,内容,前言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病例定义 临床诊断 治疗 疫情报告 疫情应急 防控措施,前言,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 埃可病毒(ECHO viruses); 肠道病毒71型(EV71)。 以EV71及Cox Al6型最。</p><p>5、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4月10日,手足口病的概念,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2008年安微等省市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卫生部才将手足口病纳入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p><p>6、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测,1,一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简要),手足口病概念 (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病原-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3,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4,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p><p>7、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4月10日,手足口病的概念,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2008年安微等省市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卫生部才将手足口病纳入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p><p>8、聊城市手足口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启动会,聊城市疾控中心疾控所 2012.03.14,提纲,聊城市手足口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简介,1,2,调查问卷填表说明,一、手足口病地理流行病调查实施方案解读,(一)背景,手足口病是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多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高发于4-7月份,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在托幼机构暴发流行。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近几年在我国广泛流行,聚集性暴发次数和发病人数显著增加。,(一)背景,聊城市自2008年起手足口病连年呈高发态势,各县(市、区)均有。</p><p>9、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态势,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 刘京梅,内容提要,一、疾病概述 二、疫情概况及趋势预测 三、幼儿园防控措施,一、疾病概述,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