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第二定义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求与定点 及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定值 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
双曲线第二定义Tag内容描述:<p>1、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其中,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是双曲线的离心率。1、离心率:(1)定义: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2)范围:;(3)双曲线形状与的关系:;因此越大,即渐近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大,这是双曲线的形状就从扁狭逐渐变得开阔。由此可知,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它的开口就越阔; (1)双曲线的形状张口随着渐近线的位置变化而变化;(2)渐近线的位置(倾斜)情况又受到其斜率制约;2、准线方程:对于来说,相。</p><p>2、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及应用,练习1:求与定点 及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定值 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M(x,y),更多资源xiti123.taobao.com,练习1:求与定点 及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定值 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M(x,y),练习1:求与定点 及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定值 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M(x,y),则,化简得,练习1:求与定点 及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定值 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M(x,y),化简得,解:设M(x,y),F1,F2,x,y,两条准线比双曲线的顶点更接近中心,A1,A2,O,F2,F1,F2,x,y,练习1:,如果双曲线 上的点P到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是8,那。</p><p>3、授课人:谢莉,指导老师:任社群,双曲线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到一个 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 l 的距 离的比为常数e(0e1)的点 M的轨迹,叫椭圆。 定点F叫焦点,定直线 l 叫准线。,一、椭圆的第二定义:,(一)知识回顾:,椭圆有两个焦点F1,F2,两条准线 l1 , l2,2、定义式:,3、焦半径公式:,焦点在X轴上:MF1| = a + ex , |MF2| = a - ex,焦点在Y轴上:MF1| = a + ey , |MF2| = a - ey,左加右减,下加上减,点M(x,y)与定点F(5,0)的距离和它到定 直线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求:点M的 轨迹.,故点M的轨迹为实轴、虚轴长分别为8、6的双曲 线.,。</p><p>4、补充 3 课题 双曲线第二定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双曲线第二定义与准线的概念 并会简单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教学难点 双曲线的第。</p><p>5、补充 1 课题 双曲线第二定义 学法指导 以问题为诱导 结合图形 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联想 类比 化归 转化 复习回顾 问题推广 引出课题 典型例题 课堂练习 归纳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椭圆第二定义 准线方程 能力目标。</p><p>6、1 课题 双曲线第二定义 学法指导 以问题为诱导 结合图形 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联想 类比 化归 转化 复习回顾 问题推广 引出课题 典型例题 课堂练习 归纳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椭圆第二定义 准线方程 能力目标 1使学。</p><p>7、3 课题 双曲线第二定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双曲线第二定义与准线的概念 并会简单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教学难点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