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 课程代码。水产动物疾病防治 课程代码。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第八章 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水产动物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病因的定义 病因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Tag内容描述:<p>1、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一)根据病原分类可以分为由生物及非生物引起的两大类。水产动物疾病中常见的种类如下。1.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1)机械损伤。(2)物理性刺激,如感冒、冻伤和放射性损伤等。(3)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或条件,如窒息、饥饿及营养不良病等。(4)化学性刺激,如工业污水、农药及鱼池内产生的有害物质、气病等。2.由生物引起的疾病(1)由生物侵入水产动物机体引起的疾病,这包括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甲壳动物、钩介幼虫等引起的疾病。(2)由非寄生性生物引起的疾病,如由水生生物引起的中毒及。</p><p>2、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以养为主”是我国渔业产业的最大特色。但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多的同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410月我国水产养殖业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6亿元(陈爱平)。由于病害频发,渔药的滥用和误用也随之发生,这样,一方面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降低了食品的安全及耐药病原体的产生,直接威胁着人类与动物生命或健康。因此渔药的安全使用和无公害化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中草药起源于中医和中兽医,是种“绿色渔药”,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等优点,。</p><p>3、现代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上的应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水产养殖06-4班 安海燕 0601101401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推动了养殖业的迅速发,增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疾病滋生,有严重困扰着养殖业的步伐。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来缓解疾病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与损失,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主题。近些年来,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挈机。国内外诸多学者将这一新兴科技用于病害防治,取得了不少成果,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与相。</p><p>4、简答题第一章1. 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 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3. 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4.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2. 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3. 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p><p>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尝试论文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强,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课程,它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病防班的基础课。 该课程讲述了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水生病原生物的生物学规律、致病机理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从中能了解我国目前水产养殖病害控制的现状,掌握病原生物的种类、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熟悉病原的分离、鉴定等操作技能,了解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该门课程的内容关系到水生动物的防控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执业渔医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提。</p><p>6、各 论,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六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第七章 水产动物真菌性疾病 第八章 水产动物原虫病 第九章 水产动物蠕虫病 第十章 水产动物甲壳类动物性疾病 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非生物性疾病,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第三节 鲤鱼鳔炎 第四节 鲤春病毒病 第五节 鳜爆发性传染病 第六节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第七节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八节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第九节 斑点叉尾鮰 病毒病,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1. 病原:为呼肠孤病。</p><p>7、第二章 水产动物病原学,第一节 病原病毒,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颗粒很小,大多数比细菌小得多,能通过细菌滤器。用以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anometer,nm)。不同病毒的粒子大小差别很大,小型病毒直径只有20nm左右,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而大型病毒可达300450nm,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看到。病毒颗粒的形状有球形、杆状、弹状、二十面体等,(二)病毒的结构 病毒粒子(virion)由核酸和蛋白衣壳(capsid)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组成,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有包膜(envelope)。 一种病毒的粒子只含有一种核。</p><p>8、第八章 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教学要求,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掌握常见两栖类、爬行类水产动物及棘皮动物等疾病的症状,流行情况。 掌握常见两栖类、爬行类水产动物及棘皮动物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技能目标,掌握各种两栖类、爬行类水产动物及棘皮动物等的症状及疾病的鉴别,教学要点,各种两栖类、爬行类水产动物及棘皮动物等的症状、流行情况、防治方法等,教学重点、难点,各种两栖类、爬行类水产动物及棘皮动物等的症状、流行情况、防治方法的熟练掌握及应用,课程导入,随着水产养。</p><p>9、水产动物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病因的定义 病因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病因的类别 (一)病原的侵害 1.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 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 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Chapter 2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病毒:如WSSV、草鱼出血病的呼肠孤病毒 致病微生物 细菌:如 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等 真菌:如 链壶菌、水霉等 单细胞藻类 :。</p><p>10、水产动物疾病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产动物病原学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第四章 药物学基础 第五章 病理学基础 第六章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第七章 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第八章 由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疾病 第九章 由原虫引起的疾病 第十章 由蠕虫引起的疾病 第十一章 由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 第十二章 非寄生性疾病,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一、原因 1.致病性刺激 2.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 3.机体本身的改变 二、条件 1.内因:种类、个体、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 2.外因:季节、温度、环境等,机械刺激,易得病的鱼 鳍破、鳞脱、皮伤,捉鱼。</p><p>11、第八节 蜜蜂、蚕和水产动物主要疫病检疫,Stored Honey(蜂蜜),Healthy Frame(网),Brood(窝) frame,Drone cells(雄室),Honey,Healthy Frame,Honey,Honey or Brood ?,Healthy Brood(窝),Good Brood Pattern,Spotty(斑点的) brood pattern,Honey,Brood,Supersedure(替换) queen Cell,蜜蜂发育过程,蜜蜂发育过程,一、欧洲幼虫腐臭病,European foulbrood Disease, EFB,1. 概述,又称欧洲腐蛆病、欧洲幼虫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蜜蜂的一种传染病 特征:35日龄幼虫卷曲、腐坏死亡,形成橡胶状不定型物,具酸臭味 世界各国都有发。</p><p>12、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 、 病原、鱼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二 、鱼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一)理化因素 1物理因素,主要为溶氧量、pH值、水中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 。,2化学因素,主要为温度和透明度。,(二)生物因素 浮游生物和病原体生物. (三)人为因素 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机械性损伤。 (四)池塘条件 主要指池塘、有机物质和底质等。,二、 鱼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三 。</p><p>13、李世瑞 200830330511 陈泽栩08动物医学 一 水产动物疾病控制 制约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有哪三大因素 病害苗种饵料 我国 1 从20世纪20 30年代 开始海水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 2 20世纪70年代 初步开展海水鱼类细菌性病的研究 3 20世纪90年代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立我国首个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与防治研究中心 开始系统进行海水病害研究 4 20世纪90年代至今 海水病害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