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毛细现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1课时。第五章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5.1 毛细现象的实质 5.2 毛细负压 5.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5.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毛细实验。有效教学框架 三年级科学 设计人。第1课 课题名《水的毛细现象》。神奇的水。活动1。研究水。
水的毛细现象Tag内容描述:<p>1、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学校: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镇中心小学姓名: 刘伟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科学(三年级上册) 4、课时:1课时5、【活动材料】教师准备:水槽、红墨水、玻璃片、滴管、餐巾纸等分组材料:(1)玻璃片、塑料片、铁片、棉布片、餐巾纸、海绵片、木条、粉笔、小砖头块、干土块、玻璃棒、水槽(2)粗细不同的三根空心玻璃管、装满粗沙子和细沙子且用纱布封好管口的玻璃管各一根。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p><p>2、水文地质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第五章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5.1 毛细现象的实质 5.2 毛细负压 5.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5.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将细小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水会在管中上升到一定高度才停止,这便是固、液、气三相界面上产生的毛细现象。,5.1 毛细现象的实质,毛细实验: 松散颗粒中毛细上升高度 (1)装样:选择一种砂样,均匀密实地装入玻璃管内。 (2)观测毛细上升速度:将装有试样的玻璃管放入水槽内的透水石上,使玻璃管的下端紧贴水面。准确记录对应不同毛细上升高度的时。</p><p>3、有效教学框架 三年级科学 设计人: 课题:第1课 课题名水的毛细现象课时数:22013年3月18日教研主题:教材解读:水的毛细现象是上一节大肚子水玩转泡泡的续集,是用不同的实验说明水的同一个知识点,水分子间的力,理解毛细现象这个知识点,这三种类型的实验都是在讲水分子间的力,但是又各有侧重。毛细现象是在学生意识到水分之间有特殊的情况下。</p><p>4、神奇的水,水是不是能沿着所有的物品移动呢?,报纸,纸巾,塑 料 直 尺,粗铁丝,筷子,活动1:研究水能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注意:在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在不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实验要求:,1.依次把纸巾、报纸、报塑料底部垂直放入水中十秒钟,观察水是否向上“爬”,并做好记录。 2.明确分工,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各自做好本职工作,注意安全与卫生。,活动1:研究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