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7.1 数据库系统设计概述 7.2 系统需求分析 7.3 概念结构的设计 7.4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 7.5 数据库物理结构的设计 7.6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7.7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习题7。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Tag内容描述:<p>1、2012级硕士研究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期末报告指导书一 题目选择与需求分析1.1目的与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上所有的具有一定数量数据的机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做管理。几乎所有学校也都已经在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机制,大大减少了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的工作量。该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的数据库管。</p><p>2、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www.biyelunwen.com.cn浅论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www.biyelunwen.com.cn论文关键词:VFP;数据库;表;理论 论文搞要:VFP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可视化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以数据库中表的基本操作为基础,创建视图、查询、报单、报表等,其功能强大,操作快捷方便。该文通过四个方面探讨了VFP数据库是理论与实际中的应用。 数据库因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是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数。</p><p>3、数据库技术及应用DB 本章主要内容: T-SQL的基本语法 存储过程(难点) 触发器(难点) 第5章 Transact-SQL、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1 5.1 Transact-SQL语言5.1.1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见表5-1。下面做一些必要的说明。 1. 整型(Bigint、Int、Smallint、tinyint) 整型数参与任何算术运算的结果只保留数值的整数部 分。 DECLARE n1 int , n2 int , n3 int -变量的声明 SET n1=14 SET n2=3 SET n3=n1/n2 -n3=4 SELECT n1 AS n1, n2 AS n2 , n3 AS n3 -起别名 2 5.1.1 数据类型 2. 浮点型(float、real 、Decimal、Numerc) float和real属于近似数据类型。。</p><p>4、1 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 2 学习内容 6.1 数据库设计概述 6.2 需求分析 6.3 概念数据库设计 6.4 逻辑数据库设计 6.5 物理数据库设计 6.6 管理和维护 3 学习目标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掌握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方法 掌握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方法 了解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方法 4 6.1 数据库设计概述 6.1.1 数据库应用 6.1.2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特点 6.1.3 数据库设计基本步骤 5 6.1.1 数据库与MIS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MIS,数据仓库,ERP,GIS,文档数据库 信息系统是提供信息、辅助人们对环境进行 控制和进行决策的系统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p><p>5、1 TABLETABLE An arrangement of words, numbers, or An arrangement of words, numbers, or signs, or combinations of them, as in signs, or combinations of them, as in parallel columns, to exhibit a set of parallel columns, to exhibit a set of facts or relations in a definite, facts or relations in a definite, compact, and comprehensive form; a compact, and comprehensive form; a synopsis or scheme.synopsis or scheme. Webster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Websters。</p><p>6、1 2 第五章 关系数据理论 3 学习内容 5.1 关系模式设计的问题 5.2 规范化 5.3 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 5.4 模式分解 4 学习目标 理解数据库模式设计的数据语义问题 掌握函数依赖的概念 掌握1NF,2NF,3NF的概念及判断 了解Armstrong公理,能够运用Armstrong公理判断候选 关键字 掌握模式分解的基本概念以及无损连接性的判断方法 5 5.1 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5.1.1 关系数据模型的简单回顾 5.1.2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语义问题 6 5.1.1 关系数据模型的简单回顾 R(A1/D1, A2/D2, An/Dn) R(U, D, DOM, F) 关系名R,它是符号化的元组语义; 一组属性U。</p><p>7、数据库技术及应用DB 第1章 数据库技术概论 本章主要讲解: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常用术语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是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 来划分的。 按照数据模型来划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可分为三代:第一代的层次、网状数据库 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 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 统。 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2 第一代:层次、网状数据库系统 (1) 层次数据库系统 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基于层次模型的I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标志数据 库技术的诞生,同时。</p><p>8、本书目录 1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Windows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本书目录 1 本书目录 2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数据库技术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数据访问技术 软件工程的理念 使用技术:知识点: 数据库设计过程、完整 性控制、安全性控制、数 据库恢复技术; VB.Net程序设计; ADO.Net; 应用程序开发过程:系 统分析、需求分析、功能 设计、编码、测试等。 本书目录 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应用系统的多层结构 数据库 连接 数据适配器 数据集 显式连接方法 用户界面 (窗体) 数据访问层表示层 。</p><p>9、数据库技术及应用DB 第3章 关系数据库 本章主要介绍: 关系数据库设计步骤 概念模型的设计(难点) 逻辑模型的设计(难点)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处理(难点) 1 3.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 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 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 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要求和 处理要求)。 2 3.1 数据库设计概述 关系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需求分析 2) 概念模式设计(E-R模型) 3) 逻辑模式设计(RDBMS) 4) 数据库实施 5)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见下图所示。 3 3.1 数据。</p><p>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以Access为基础并结合实验,详细介绍数据库基础知识、表的设计与应用,输入与筛选排序数据,表关系的建立,查询数据,创建窗体,报表设计,数据安全,数据库基础知识,表的设计与应用,输入与筛选排序数据,表关系的建立,查询数据,创建窗体,报表设计,数据安全。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授课教师首先要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然后再对案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真正做。</p><p>11、1,第13章 数据控件与数据绑定控件的使用,2,13.1 VB开发数据库概述,13.1.1 VB数据库开发功能概述 VB是微软公司发布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不但具有强大的程序设计能力,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编程能力。 1. VB6.0数据库编程的特征 VB处理的数据库属于关系类型数据库,由不同层次的对象组成。一个数据库由多个表组成,每个表包含若干字段。 支持ADO存取模式,即ActiveX Data Object 支持OLE DB和COM,即对象连接与嵌入数据库和组件对象模型。其中COM是一种标准,按此标准开发的软件模块可以“插入”到系统中使用。 可以针对SQL Server 和Oracle 。</p><p>12、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1. 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数据是形成信息的源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信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S的核心):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可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 :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相关硬件、。</p><p>13、第 1 页共 9 页 一一、填空填空题(题(第第 11、12、22 小题小题每每空空 1 分,分,其余每空其余每空 0.5 分,分,共共 35 分)分) 1. 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一层抽象的模型称为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常用 ER 模型 进行表示;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二层抽象的模型称为逻辑数据模型,常用的逻辑 模型有四种,包括 层次 模型、 网状 模型、 关系 模型、 对象 模 型。 2. 在 ER 模型中,实体用 矩形 框表示,联系用 菱形 框表示,属性用 椭 圆形 框表示。 3.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象,从而保证数据库系统具有两级数 据独立性,两级。</p><p>14、第6章关系数据理论1. 理解下列术语的定义: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候选码、码、主码、外码、全码、1NF、2NF、3NF、BCNF、4NF。解:函数依赖: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部分函数依赖:如果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 部分函数依赖(Partial Functional Dependency),记作:XPY。完全函数依赖:如果XY,但对于X中的任意一个真子集X,都有Y不。</p><p>15、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解: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其目的是防止不符合语义、不正确的数据进入数据库,从而来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世界。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因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p><p>16、第2章 数据模型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解: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p><p>17、第14章 数据库设计1.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步骤。解: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1) 需求分析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对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建立系统说明文档。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需求分析做得是否充分与准确,决定了数据库设计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也是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