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数列求和习题课

数列求和。1、 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求和。1、 牢记分组求和法和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范围。学习目标 1.掌握分组分解求和法的使用情形和解题要点.2.掌握奇偶并项求和法的使用情形和解题要点.3.掌握裂项相消求和法的使用情形和解题要点.4.进一步熟悉错位相减法.。知识点一 分组分解求和法。习题课——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习题课Tag内容描述:<p>1、数列求和课题数列求和课时第二课时课型习题课教学重点1、 分组求和法2、错位相减求和法依据:高考大纲分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教学难点错位相减法求和依据:考纲分析自主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 牢记分组求和法和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范围2、会用以上两种方法求和二、能力目标在错位相减法求和过程中增强学生计算能力理由:本课的重难点教具投影仪、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1.课前3分钟已知an是等差数列,满足a13,a412,数列bn满足b14,b420,且bnan为等比数列.(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bn。</p><p>2、习题课 数列求和学习目标1.掌握分组分解求和法的使用情形和解题要点.2.掌握奇偶并项求和法的使用情形和解题要点.3.掌握裂项相消求和法的使用情形和解题要点.4.进一步熟悉错位相减法知识点一分组分解求和法思考求和:123(n)梳理分组分解求和的基本思路:通过分解每一项重新组合,化归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知识点二奇偶并项求和法思考求和122232429921002.梳理奇偶并项求和的基本思路:有些数列单独看求和困难,但相邻项结合后会变成熟悉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但当求前n项和而n是奇数还是偶数不确定时,往往需要讨论知识点三裂项相消。</p><p>3、习题课数列求和课后篇巩固探究A组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n=,则S5等于()A.B.C.D.解析因为an=,所以S5=a1+a2+a3+a4+a5=.答案D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若该数列的前k项之和等于9,则k等于()A.99B.98C.97D.96解析因为an=,所以其前n项和Sn=(-1)+()+()=-1.令-1=9,解得k=99.答案A3.数列1,2,3,4,的前n项和为()A. (n2+n-2)+B. n(n+1)+1-C. (n2-n+2)-D. n(n+1)+3解析数列的前n项和为1+2+3+n+=(1+2+3+n)+-1= (n2+n-2) +,故选A.答案A4.已知an为等比数列,bn为等差数列,且b1=0,cn=an+bn,若数列cn是1,1,2,则数列cn的前10项和为()A.978B.557C.467D。</p><p>4、课时作业 9 数列求和习题课 基础巩固 25分钟 6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5分 共25分 1 湖北黄冈中学期中 已知 an 为等差数列 a10 33 a2 1 Sn为数列 an 的前n项和 则S20 2S10等于 A 40 B 200 C 400 D 20 解析 设数列 an 的公差为d S20 2S10 2 10 a20 a10 100d a10 a2 8d 33 1 8d d 4 S20 2。</p><p>5、习题课数列求和,学习目标 1掌握倒序求和法及其获取思路 2掌握分组求和法 重点 倒序求和法分组求和法的适用范 围及其解题步骤,自学导引,等差数列的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学习探究,例1求 的值,探究任务1:倒序求和法。</p><p>6、课时作业13数列求和习题课 |基础巩固|(25分钟,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湖北黄冈中学期中)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033,a21,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则S202S10等于() A40B200 C400 D20 解析:设数列an的公差为d.S202S10210(a20a10)100d.a10a28d,3318d,d4.S202S10400. 答案:C 2已知an。</p>
【数列求和习题课】相关PPT文档
人教A版必修5 第二章2.5 第二课时 数列求和(习题课) 课件(24张).ppt
25数列求和习题课课件(人教A版必修5)
【数列求和习题课】相关DOC文档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求和习题课教案新人教B版.docx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习题课数列求和学案新人教B版.doc
2018_2019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5.3习题课__数列求和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docx
北师大版必修五 数列求和习题课 课时作业.doc
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13 数列求和习题课 新人教A版必修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