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数学二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编号:4374902]
数学二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第2课时 表内乘法。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数学二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Tag内容描述:<p>1、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执教时间: 教学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总(15)课时课 题整理和复习第(14)课时教材分析通过对比,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加强计算方法的掌握,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学生提问。</p><p>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X k B 1 . c o m二、教材分析。</p><p>3、Building industry opens up new world of entrepreneurial struggle to build a three provinces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in the Communist x counties the six plenary session members and comrades: today, I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County party Committee Standing Committee, reports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Consideration of all members and alternates, and comrades attending advice. A, and this year yilai of work recalled this year yilai, in municipal of right led Xia, County solidarity led County peop。</p><p>4、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设计理念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是一种活动,而数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数学化”。这种数学观区别于把数学看成是印在书上或铭记在头脑里的东西。发展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思考必须有丰富的直观、形象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并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得以发展。为此,本节课拟通过“拼一拼、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运用”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p><p>5、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感知、体验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1页、第42页。学情与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p><p>6、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2、6题。教材分析: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p><p>7、6.4 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课本P84及练习十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教学过程:铺垫孕伏: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1)、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将口诀补充完整:( )六二。</p><p>8、对称图形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p><p>9、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5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42【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加深对各类角的理解。【教学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你会玩三角尺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三角尺。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2.解决问题(1)知道了什么?要拼出一个钝角观察三角尺,你还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2)应该怎样做?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动手拼一拼,试一试。思考:钝角比直角大,可以用两个什么样的角来拼呢?1) 拼出的是钝角吗?用三角尺。</p><p>10、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第7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81-83页【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强化口诀的记忆,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4、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会解决求几个几是。</p><p>11、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1课时 认识时间(1)【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1小时=60分【教学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p><p>12、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10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题7【教学目标】:、 通过画图,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 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1、知道了什么?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一题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第二题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一排4张。你能把两道题说的情况在纸上画出来吗?学生根据题意画图。2、怎样解答?第一题是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二题是求4+5的和是多少,用加法。</p><p>13、第5单元 观察物体第2课时 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3。【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p><p>14、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8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三。【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记住 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难点】:1、掌握6 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1、同桌对口令。2、师生互补口诀。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二、指导练习第411题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与 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p><p>15、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2课时 认识时间(2)【教学内容】:课本P92,例题3【教学目标】:1、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2、解决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检查一下,解答。</p><p>16、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第8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84,例题5【教学目标】:1. 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班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馆,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2、理解题意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有2名。</p><p>17、第5单元 观察物体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课本P68例1及练习十六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p><p>18、第5单元 观察物体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3。【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19、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92,例题3【教学目标】:1、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2、解决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检查一下,解答正确吗?。</p><p>20、观察物体【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能正确的区分角。难点: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会画角。【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旧知学习1.角和直角(1)复习角及各部分名称。(2)说一说,教师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3)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怎样画一个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