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

第五单元检测题(观察物体)。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以及运用推理解决简单问题这三个部分组成。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Tag内容描述:<p>1、第五单元练习题一、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1.2.上面 侧面 正面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对称轴。 ( )2圆是对称轴最多的图形。 ( )3.照镜子时,你向前走一步镜子中的你就向后退一步。 ( )4.小红左手拿书,右手拿笔;镜子中的她右手拿书,左手拿笔。 5图形是对称的。 ( )6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2条对称轴。 ( )7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8. 当你向镜子前面走一步,镜中的你向后走一步。( )三. 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并说出有几条轴。</p><p>2、第五单元检测题(观察物体)一、填一填。(32分)1、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面 ( )面 ( )面 ( )面2、 是( )号看到的。是( )号看到的。是( )号看到的。是( )号看到的。3、 它们看到的分别是数字几? 4、 观察下面的物体。 从( )面看如图A。从( )面看如图B。从( )面看如图C。二、选一选。(24分)1、哪个图是小兰看到的?在正确的下面打“”。( ) ( ) (。</p><p>3、第五单元练习卷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14分)4630 = 4941 = 4118 = 35 = 3416 = 64 = 7849 446= 444 322 90770= 521860= 321816= 38406= 二、看一看,连一连。(51分)1. 它们看到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12分)2.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正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把它连一连。(18分)从正面看到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3、他们看到了什么?请你帮着看一看,再填一填。(12分)图A是( )看到的,图B是( )看到的,图C是( )看到。。</p><p>4、观察物体(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以及运用推理解决简单问题这三个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是以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得到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及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的方法。在第二部分中,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他是让学生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让学生从不同。</p><p>5、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积木: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积木搭一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快又对。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积。</p><p>6、观察物体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围绕p69页例2、例3展开的,通过让学生观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具、教具:课件 立体积木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立体图形形状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力目标: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对现实空间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p><p>7、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来编写的一些练习题,主要和本单元的重要内容相关,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能力目标:从具体、形象、直观的物体中形成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1。</p><p>8、观察物体(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单元教学要求: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2、能解决。</p><p>9、观察物体练习教学目标:1、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2、从具体、形象、直观的物体中形成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1、出示书包、玩具等图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板书:正面、侧面、上面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样吗?2、出示实物立方体,提问:从一个位置观察。</p><p>10、第五单元练习卷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14分)4630 = 4941 = 4118 = 35 = 3416 = 64 = 7849 446= 444 322 90770= 521860= 321816= 38406= 二、看一看,连一连。(51分)1. 它们看到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12分)2.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正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把它连一连。(18分)从正面看到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3、他们看到了什么?请你帮着看一看,再填一填。(12分)图A是( )看到的,图B是( )看到的,图C是( )看到。。</p><p>11、第五单元检测卷一、填空题。(10分)1观察一个正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个面,且每一面都是()。2.从正面看到的有()个。3.如图,这个物体从()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和从()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二、选择题。(6分)2.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从( )看到的图形是。A.正面 B.左面 C.上面3. 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从右侧面看是。 这个立体图形是()。A B. C. 三、连一连。(14分)1.下列图形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7分)2.下面立体图形分别是从哪边看到的?连一连。(7分)五、看一看,比一比,把符。</p><p>12、第五单元练习题一、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1.2.上面 侧面 正面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对称轴。 ( )2圆是对称轴最多的图形。 ( )3.照镜子时,你向前走一步镜子中的你就向后退一步。 ( )4.小红左手拿书,右手拿笔;镜子中的她右手拿书,左手拿笔。 5图形是对称的。 ( )6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2条对称轴。 ( )7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8. 当你向镜子前面走一步,镜中的你向后走一步。( )三. 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并说出有几条轴。</p><p>13、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展现信息。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3同桌互相说。</p>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相关DOC文档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试卷2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试卷3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试卷1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2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1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观察物体练习教案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试卷1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测试题(2)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试卷2新人教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