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观.p
20世纪数学概观()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12.1应用数学的新时代数学的广泛渗透与应用。数学的应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8世纪是数学与力学紧密结合的时代。数学王子。这一理论使数学基础研究发生...。的德国大数学...《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第二讲数学科学概观。
数学概观.pTag内容描述:<p>1、20世纪数学概观(),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12.1 应用数学的新时代,数学的广泛渗透与应用,是它一贯的特点,但在数学史上,数学的应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8世纪是数学与力学紧密结合的时代;19世纪是纯粹数学形成的时代;20世纪则可以说既是纯粹数学的时代,又是应用数学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数学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向其他科学技术和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推助,应用数学的蓬勃发。</p><p>2、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第二讲 数学科学概观,内容,一. 前言 二. 数学科学的内容 三. 数学进展的大致概况 四. 数学学科的特点 五. 数学家的思维 六. 数学家介绍(华罗庚、陈省身),一. 前言,被后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Gauss, 1777-1855)曾说过:“数学是科学之王,数论是数学之王,它常常屈尊去为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效劳,但在所有的关系中,它都堪称第一” 随着科学技术。</p><p>3、第13章,20世纪数学概观(),现代数学成果十例,13.1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哥德尔是奥地利著名数学家,不完备性定理是他在1931年于论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使数学基础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更是现代逻辑史上很重要的一座里程碑,哥德尔,哥德尔(19061978)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卒于美国普林斯顿。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修读理论物理、基础数学,后来又转研数理逻辑、集。</p><p>4、二十世纪数学概观,(第三次数学危机),二十世纪纯粹数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代数、几何、分析等经典学科的集合,而已成为分支众多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它的发展趋势或特点:,(1)更高的抽象性,(2)更强的统一性,(3)更深入的基础探讨,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横跨两个世纪的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几乎走遍了现代数学所有前沿阵地,从而把他的思想深深地渗透进了整个现代数学。,希尔伯特( D. Hilbert.David,18621943),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1862年1月23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他一直在家乡上学,1。</p><p>5、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 第二讲数学科学概观 内容 一 前言二 数学科学的内容三 数学进展的大致概况四 数学学科的特点五 数学家的思维六 数学家介绍 华罗庚 陈省身 一 前言 被后人称为 数学王子 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 Gaus。</p><p>6、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第二讲 数学科学概观,内容,一. 前言 二. 数学科学的内容 三. 数学进展的大致概况 四. 数学学科的特点 五. 数学家的思维 六. 数学家介绍(华罗庚、陈省身),一. 前言,被后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Gauss, 1777-1855)曾说过:“数学是科学之王,数论是数学之王,它常常屈尊去为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效劳,但在所有的关系中,它都堪称第一” 随着科。</p><p>7、第十一讲20世纪数学概观I,国际数学家大会纯粹数学的发展数学基础大论战,国际数学家大会,克莱因(德,1849-1925):数学现状,世界哥伦布博览会:芝加哥1893,1897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庞加莱(法,1854-1912):关于纯分析和数学物理的报告,具有极高才智的人物在过去开始的事业,我们今天必须通过团结一致的努力和合作以求其实现。,国际数学家大会,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897年ICM在此举行。</p><p>8、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第二讲 数学科学概观,内容,一. 前言 二. 数学科学的内容 三. 数学进展的大致概况 四. 数学学科的特点 五. 数学家的思维 六. 数学家介绍(华罗庚、陈省身),一. 前言,被后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Gauss, 1777-1855)曾说过:“数学是科学之王,数论是数学之王,它常常屈尊去为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效劳,但在所有的关系中,它都堪称第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这是因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全面的定量化定量化实际上就是数学化因此,人们把数学看成是与。</p><p>9、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第二讲 数学科学概观,内容,一. 前言 二. 数学科学的内容 三. 数学进展的大致概况 四. 数学学科的特点 五. 数学家的思维 六. 数学家介绍(华罗庚、陈省身),一. 前言,被后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Gauss, 1777-1855)曾说过:“数学是科学之王,数论是数学之王,它常常屈尊去为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效劳,但在所有的关系中,它都堪称第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这是因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全面的定量化定量化实际上就是数学化因此,人们把数学看成是与。</p><p>10、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第二讲数学科学概观,内容,一.前言二.数学科学的内容三.数学进展的大致概况四.数学学科的特点五.数学家的思维六.数学家介绍(华罗庚、陈省身),一.前言,被后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曾说过:“数学是科学之王,数论是数学之王,它常常屈尊去为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效劳,但在所有的关系中,它都堪称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的地位也。</p><p>11、第12章,20世纪数学概观(),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12.1应用数学的新时代,数学的广泛渗透与应用,是它一贯的特点,但在数学史上,数学的应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8世纪是数学与力学紧密结合的时代;19世纪是纯粹数学形成的时代;20世纪则可以说既是纯粹数学的时代,又是应用数学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数学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向其他科学技术和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推助。</p><p>12、第13章,20世纪数学概观(),现代数学成果十例,13.1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哥德尔是奥地利著名数学家,不完备性定理是他在1931年于论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使数学基础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更是现代逻辑史上很重要的一座里程碑,哥德尔,哥德尔(19061978)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卒于美国普林斯顿。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修读理论物理、基础数学,后来又转研数理逻辑、集。</p><p>13、20世纪数学概观()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科学知识的增长是非线性的过程在19世纪变革与积累的基础上,20世纪数学呈现出指数式的飞速发展现代数学不再仅仅是代数、几何、分析等经典学科的集合,而已成为分支众多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并且仍在继续急剧地变化发展之中大体说来,数学核心领域(即核心数学,也称纯粹数学)的扩张,数学的空前广泛的应用,以及计算机与数学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现代数学研。</p><p>14、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述。新世纪伊始,中国数学界迎来了一个美丽的“春天”。2002年8月20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将齐聚北京,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00年前的晚清中国。所有行业都在衰退,科学技术也在衰退。中国传统数学也在衰落。然而,来自浙江海宁的李却因其名为“李恒等式”的工作而受到称赞,该等式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最后一个亮点。中国现代。</p><p>15、第十一章20世纪数学概观 纯粹数学的发展 要全面了解和把握20世纪数学非常困难 我们可以从纯粹数学 应用数学 计算数学三大领域来说明20世纪的数学特征 20世纪纯粹数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的主要特征或趋势 1 更高的抽象性 2 更强的统一性 3 更深入的基础探讨 11 1新世纪的序幕 1900年8月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 数学问题 的著名演讲 希尔伯特在讲演的前言和结束。</p><p>16、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 新世纪伊始 中国数学界迎来了美丽的 春天 2002年8月20日 全世界的数学家将云集北京 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行 国际数学家大会 中国数学 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00年以前 清末的中国 百业凋敝 科技衰微 中国传统数学也是江河日下 不过 从浙江海宁走出来的李善兰有一项工作为人称道 人称 李善兰恒等式 算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最后一个亮点 中国现代数学的。</p><p>17、第十二讲20世纪数学概观II,数学研究成果数学奖,1,数学研究成果五例,四色问题动力系统鲁金猜想庞加莱猜想数论,2,1、四色问题,图论:以图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分支.图是若干给定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1736年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781年36军官问题,1859年哈密顿旅行路线图(周游世界问题).,1852年古德里(英)提出“四色问题”.,3,1、四色问题,19世纪英国一些著名数学家。</p><p>18、第十二讲 20世纪数学概观 II,数学研究成果 数学奖,数学研究成果五例,四色问题 动力系统 鲁金猜想 庞加莱猜想 数论,1、四色问题,图论: 以图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分支. 图是若干给定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 1736年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781年36军官问题, 1859年哈密顿旅行路线图(周游世界问题 ).,1852年古德里(英)提出“四色问题”.,1、四色问题,19世纪英国一些著名数学。</p><p>19、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8 P59及 做一做 练习十一第5 7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图例 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 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 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前面 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 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 完全可以 因为方程就是等式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