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学期
正确的是( ) A.代数式是方程 B.方程是代数式 C.等式是方程D.方程是等式 2.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2x=3yB.7x+5=6(x﹣1)C. D. 3.二元一次方程 3x+2y=15 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Tag内容描述:<p>1、1 2015-20162015-2016 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代数式是方程 B方程是代数式 C等式是方程D方程是等式 2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2x=3yB7x+5=6(x1)C D 3二元一次方程 3x+2y=15 在自然数范围内的解的个数是(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4已知方程组;则 xy 的值是( ) A1B1C0D2 5三个数的比是 5:12:13,这三个数的和为 180,则最大数比最小数大( ) A48B42C36D30 6如果a+1 与互为相反。</p><p>2、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质量检测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单项式m的次数是0 B单项式y的系数是1 C,2a都是单项式D+1是二次三项式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3+x5=x8 B(x3)2=x5 Cx4x3=x7 D(x+3)2=x2+93.在式子(-2y-1)2;(-2y-1)(-2y+1);(-2y+1)(2y+1);(2y-1)2;(2y+1)2 中相等的是( )BAC DEOA B C D4. 长方形面积是,一边长为,则它周长是( )A B C D5. 如图1,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EOCD,垂足为O,则图中AOE和BOD的关系是( )A相等角 B互为补角 C对顶角。</p><p>3、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质量检测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单项式m的次数是0 B单项式y的系数是1 C,2a都是单项式D+1是二次三项式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3+x5=x8 B(x3)2=x5 Cx4x3=x7 D(x+3)2=x2+93.在式子(-2y-1)2;(-2y-1)(-2y+1);(-2y+1)(2y+1);(2y-1)2;(2y+1)2 中相等的是( )BAC DEOA B C D4. 长方形面积是,一边长为,则它周长是( )A B C D5. 如图1,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EOCD,垂足为O,则图中AOE和BOD的关系是( )A相等角 B互为补角 C对顶角。</p><p>4、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习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2会熟练地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学习难点】较复杂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行为提示: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注重合作交流行为提示:。</p><p>5、4.3.1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教法与学法指导:在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采用探究发现和分组讨论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增强。</p><p>6、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2、如图ABCD可以得到( )A、12 B、23 C、14 D、343、直线AB、CD、EF相交于O,则123( )A、90 B、120 C、180 D、1404、如图所示,直线a 、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26 28 14180 38,其中能判断是ab的条件的序号是( )A、 B、 C、 D、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B、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C、第。</p><p>7、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测试题(三)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7 、5、12 B、6、8、15 C、8、4、3 D、4、6、5QQ2.如图,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直线,在外任取一点Q并折出过点Q且与垂直的直线。这样的直线能折出( )A、0条 B、1条 C、2条 D、3条3.若点P在轴的下方,轴的右方,到每条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的坐标为( )A、 B、 C、 D、4.已知点M(3a-9,1-a)在第三象限,且它的坐标都是整数,则a=( )A.1 B.2 C3 DO5.若,则一定满足( ) A、0 B、0 C、0 D、06ABC中,A=B=C,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p><p>8、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七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教学材料 北师大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授课时间 65 70课时 授课教师 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七年级数学组 授课对象 七年级全体学生 1 课程目标 1 教育目的 获得数学基本事实 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 教育目标 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一定的。</p><p>9、教案设计课 题: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第2课时)授课教师:项宏丽一、教材分析:上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第一课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能深刻的体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消元”思想.本节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三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消元”思想,掌握三元一次方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