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数学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编号:3388869]
数学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第5单元 倍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数学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测量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单元整体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p><p>2、神奇的数字编码教学目标:1、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2、结合现实、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3、通过知识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数字与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编码编排的方法,学会编码。教学难点:如何比较科学合理的编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知道“数字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谈话:阿拉伯数字虽然只有10个,。</p><p>3、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姓名: 9.5(一)基础题1、填空。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7分米=( )厘米=( )毫米800毫米=( )厘米=( )分米7千米=( )米 20厘米=( )毫米20厘米=( )毫米 20米=( )分米50分米=( )米=( )厘米 2、在( )里填写适当的长度单位。课桌面的宽是35( ) 一根黄瓜长约15 ( ) 小红身高约124( ) 小桥宽约3 ( ) 课桌高约7 ( ) 书的厚度约4 ( )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2400( ) 火车每小时行驶70( ).3、计算。</p><p>4、三年级数学上册每日一练1一、口算459 352 早上7时=( : ) 4小时=( )分 5米( )分米 3千克( )克 二、列竖算, 2189= 1316= 1176=5413= 2511= 404= 三、脱式计算。323-25 52+182 17+349四、解决问题。</p><p>5、时、分、秒练习1一、填空1我们生活、学习和劳动都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告诉我们时间2钟面上有()个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圈,是()分钟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是()秒31小时()分1分()秒4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5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整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6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7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8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秒,走了8个。</p><p>6、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三年级上册目录毫米、分米的认识1千米的认识2吨的认识5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7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8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11加、减法的验算14四边形16平行四边形17周长19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20有余数的除法21秒的认识23时间的计算25口算乘法27笔算乘法29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32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34分数的简单计算36可能性38数学广。</p><p>7、第1单元 时、分、秒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p><p>8、第3单元 测 量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难点】重 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 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p><p>9、第5单元 倍的认识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811*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重点难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课件展示)1.填一填。2.想一想,做一做。(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一。</p><p>10、第1单元 时、分、秒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难 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4题。</p><p>11、第3单元 测 量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难点】重 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 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p><p>12、第1单元 时、分、秒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p><p>13、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重 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难 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 48+20 49-20 56+3 28-924+9 35-20 46-7 98-90 78+9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2。</p><p>14、第3单元 测 量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难点】重 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难 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p><p>15、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第1课时 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探究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规律。2.掌握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3.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 点:能正确地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难 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理解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p><p>16、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2、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请你圈一圈、填一填。是的几倍? 是的几倍?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P51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p><p>17、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蜻蜓3只,蜜蜂是蜻蜓的4倍,蜜蜂有几只?二、自主探究,质疑解疑。森林运动会上小熊有6只。小兔的只数是小熊的3倍。。</p><p>18、几分之几课题几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同学们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材分析重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难点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几分之一,谁来举例说说什么是 ?二、新课1教学例2。(1。</p><p>19、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教学内容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教材P51-例2)教学目标1.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3.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倍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教学准备小。</p><p>20、第3单元 测 量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 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难 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