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号:10719304]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吃了这袋大米的(&#160。圆的认识 第一课时。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3) 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单元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Tag内容描述:<p>1、双冠教育,众 数,复习旧知:,求下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1.2 1.8 1.5 1.6 1.9 1.8 2.1,平均数=(1.2+1.8+1.5+1.6+1.9+1.8+2.1)7,=11.97,=1.7,求中位数: 排序:1.2 1.5 1.6 1.8 1.8 1.9 2.1 中位数=1.8,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 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根据以上数据, 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1,平均数=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p><p>2、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卷及答案一、填空1一袋大米有50千克,用去了总数的,还剩下这袋大米的( );如果吃了千克,还剩下( )千克;如果吃了15千克,吃了这袋大米的(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答案:;。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这袋大米看作单位“1”,并且注意题目中的两个“”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第一个表示占总数的分率,第二个表示具体的数量。最后一题利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解决。2根据图形列式计算,其中上面两题在图形中用阴影部分表示。</p><p>3、第六单元:圆课题:圆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2、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总第60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3、 交流提升(一)交流例1。1、课件出示。</p><p>4、第2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1、 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1) 按运算定律填空( ) ( + )+()( )( ) 3 3( +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 3( )0 ( )()0( )2 ( )+( )(1) 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 5 + ()3、在 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4、 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1) 有两块布,第一块m,第二块比第一块少m,两块布一共长多少米?(2) 数学课上,老师用小时讲课,学生用小时探究,其余时间做练习,学生做练习用了多长时间?(一节课按1小时计算)(3) 小明做家庭作业时间分配如下:做语文作业用。</p><p>5、异分母分数加、减第1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 请你填一填。(1) 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2) 和的分母不同,也就是( )不同。(3) 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可以用( )把它们转化成( )的分数再相加、减。(4)4、 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1) ( ) (2)( ) (3)( )(1) 亲自练一练,动手算一算。(1)在 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 直接写得数。 2、 计算。 1 3、 解方程。X X(1) 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1)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还剩下,这个数是多少?(2) 一个数比与的和多,这。</p><p>6、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1、 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都是按( )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 )。3、 在算式()中,要先算( )法,再算( )法。4、 与的和再减去与的差是(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3、 在 里填上“”“”或“”。1 14、 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 () () () 5()5、 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1) 从里减去再加上得多少?(2) 与的和比与的差多多少?(3) 甲数是,乙数比甲数多,丙数比甲、乙两数的和少,丙。</p><p>7、第2课时 练习十三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画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基本练习1判断练习。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 。</p><p>8、确定位置单元教学目标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2、 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3、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