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数学一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Tag内容描述:<p>1、一年级数学上册 8.3 5、4、3、2加几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口算练习9+5 9+3 8+5 8+3 6+5 8+99+4 9+2 8+4 7+5 7+8 8+6(1) 学生抢答(2) 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3) 。</p><p>2、一年级数学上册 2.2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p><p>3、一年级数学上册 3.1 15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要求: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p><p>4、排队中的学问【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出课题二、体验排队问题,看图体验交流信息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动手操作,合作交流1独立操作2组交流:怎么排的?3. 汇报操作结果。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数的。</p><p>5、我会拼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长方体有。</p><p>6、加法【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2、 能力目标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 情感目标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写。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p><p>7、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p><p>8、比长短、高矮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p><p>9、10的认识教材分析:“10的认识”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内容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贴合学生生活的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其中,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数字1-10,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p><p>10、1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二、复习铺垫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p><p>11、9加几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p><p>12、数数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p><p>13、比多少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通过主题情境,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同样多”“多”“少”来描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能主动地学数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起较强的数感。2.尊重学生,给予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用数学的眼。</p><p>14、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教学内容一级上92页设计者设计日期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及正确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小棒,小黑板、挂图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 复习引入1、开火车: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题。97 76 8698 65 948 + 7= 8+5 = 9+6 =8+4 = 7+5 = 5+6 =二 探究新知1、 、出示例3: 89、学生思考,汇报计算方法。8 9 178 9 17教师板书学生多种。</p><p>15、第五单元 8和9的组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教具、学具准备:星星,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二、新授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p><p>16、8、9的组成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教具、学具准备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3、猜一猜。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一个数,。</p><p>17、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数数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p><p>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计划1、 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72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教材主要是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以及“整理和复习”等六个小节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p><p>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校:胜利小学班级:二年级教师:潘斌时间:2017年9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p><p>20、2 立体图形的拼组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从而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p>